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跨境電商購物容易引發諸多風險 消費者需要做好防范

時間:2020-12-02 13:28:41    來源:北京日報    

跨境電商購物具有價格優惠、種類繁多、原裝品質、便利性強等特點,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但跨境電商購物容易引發諸多風險,消費者需要做好防范。

跨境電商購物主要包括“海淘”、代購和跨境電商平臺購物等方式,較普通的電商購物方式有著更高的維權成本。多數商家在境外,消費者不便起訴維權。因跨境電商購物運輸時間長,消費者遇到售后問題時,可能已經超過海外電商對于質量問題的處理時間。即使沒有超時,面對跨境郵寄的高費用,消費者也往往望而卻步。多數代購商家更是在商品頁面中明確提出,無法提供退換貨服務。

在跨境電商購物過程中,往往需要消費者提供個人身份信息供海關清關使用。一般需要消費者上傳身份證正、反面照片,這些信息與圖片的經手方包括跨境電商購物平臺、代購商家、物流公司等,容易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此外,消費者很難核實代購是否真的去往境外采購,一些管理不規范的跨境平臺也不斷被爆出售假,這都存在著交易風險。

通常,跨境電商購物類糾紛的爭議焦點是消費者與代購或跨境電商平臺雙方之間法律關系的認定,需要根據交易行為特征進行判斷。若代購或跨境電商平臺已經提前購得了特定的商品,并將商品信息在自己的網站店鋪或平臺上發布,明確該商品的價格,只需購買者選擇合適的型號、數量,即可點擊購買,則可以認定雙方買賣合同成立。若代購或跨境電商平臺并無現貨,而是需要消費者先下單,進而在境外采購商品,消費者需要支付賣家的費用包含商品本身的費用、運費、代理服務費以及通關手續所需的相應費用,消費者應配合協助辦理通關手續,并且雙方需對上述各項費用作出明確的約定,此時,雙方之間成立的是委托合同關系。

對于形成買賣合同關系的雙方,商家理應保證所售商品符合我國法律規定,商品應當貼有中文標簽。而對于委托合同關系的雙方,是代購或跨境電商平臺根據消費者的要求于海外購買商品并郵寄,并無相關法律規定此情形下商品需要加貼中文標簽。

買賣合同關系下,跨境購物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并無特殊性,代購或跨境電商平臺承擔賣方責任,消費者可以要求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如果商品存在瑕疵,對消費者造成一定損害的,代購或跨境電商平臺需要賠償損失。若雙方成立的是委托合同形式的代購關系,商品出現質量問題,而商品質量與代理行為沒有關聯的,消費者則不能夠要求代購或跨境電商平臺承擔責任。

法官建議,消費者在跨境電商平臺購物時要貨比三家,盡量選擇有第三方資金監管的大型購物平臺,避免糾紛的發生。即使發生糾紛,消費者選擇在大型跨境電商平臺購物,維權也更為簡便。鑒于在跨境電商平臺購物可能會遇到的種種風險,消費者更應注重在各個環節中保存證據,包括下單時間、下單時商家承諾的發貨及送達時間、下單時的商品頁面介紹、商家實際發貨情況、貨物清關時間及運輸情況等。如果商家要求上傳身份信息供清關使用,盡量選擇官方購物網站、平臺或者物流公司官網上傳,避免以聊天的方式將身份證照片傳給客服,同時可以在身份證照片上加水印的方式,避免身份信息被盜用。(許曉晨 韓耀斌)

標簽: 跨境電商購物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