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有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的打擊,從汽車、鋼鐵產品、混凝土生產到空調制造,甚至包括啤酒釀造和肥皂生產等眾多行業。
IBM總裁吉姆·懷特赫斯特在5月中旬表示,芯片短缺的情形可能還會持續兩年。
但當短缺狀況最終結束時,芯片制造商還會面臨另一個嚴重問題:今天為嚴重短缺而大幅擴大的產能,很可能會導致明天的產能嚴重過剩。
全球企業一籌莫展
美國能源咨詢公司GuidehouseInsights的分析師說,如今全球生產的大多數汽車上至少裝有40種不同的芯片,高端車型則多達150種。這些芯片,缺一個就會導致整車無法生產。
今年1月,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宣布不得不暫時關閉它在英國的工廠,原因并不是由于英國脫歐或者有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而是因為芯片短缺。到了5月,豐田又因為芯片短缺而被迫減產,并宣布暫停日本兩家工廠的生產。隨后,福特(Ford)、通用汽車(GeneralMotors)和捷豹路虎(JaguarLandRover)也陸續宣布由于缺少芯片而不得不讓工人回家。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領域的半導體市場收入約為319億美元,到2024年將達到約428億美元,其中專用芯片和模擬IC芯片的市場份額將不斷擴大。從汽車搭載的芯片價值看,每輛汽車搭載的芯片平均價格為350美元,純電動車可達770美元;對于高檔電動汽車來講,其所搭載的芯片價格可以超過1500美元,是目前普通汽車的5到6倍。多國政府對此表示擔憂。美國今年4月召開了一場以芯片為主題的峰會,5月20日又舉行了一場,專門就此進行了研討。德國財長已致信眾多芯片制造商,游說其優先為汽車制造商供應芯片。
因為芯片短缺而頭痛的不止汽車業。短缺的情形幾乎涉及到各類芯片,從驅動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的昂貴高科技設備,到廣泛應用于汽車和洗衣機等各種產品上的簡單傳感器和微控制器--芯片已成為重要的日用商品,其單個成本往往僅需幾美分。過去幾周,包括富士康、任天堂和三星在內的公司都發出了生產受到沖擊的警告,從智能手機、游戲機到電視和家庭寬帶路由器,一切商品都會受影響。
咨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Research)5月4日發布的一項報告稱,芯片短缺可能很快沖擊到幾個東亞經濟體的出口表現。6月初,馬來西亞的商場和大多數企業關閉,該國開始進行第二次全面封鎖,以應對不斷惡化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有可能加劇全球范圍內已經非常嚴重的芯片短缺問題。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出口中心,全球范圍內有超過50家半導體公司在馬來西亞有投資。但是,大家都對此束手無策。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稱,這次芯片短缺是新冠肺炎疫情和一個以興衰周期聞名的行業相互作用的結果。
漲價是唯一選擇
在“缺芯”的大潮下,漲價成為芯片廠家的唯一選擇。據報道,一款德國產芯片去年的價格是3.5元一個,但今年已經漲到16.5元,漲幅接近4倍。
汽車行業主要芯片供應商NXP去年11月就曾告知客戶芯片已經嚴重短缺,并表示將提高所有產品的價格。微芯科技(MicrochipTechnology)首席執行官史蒂夫·桑吉表示,公司的預訂量和訂單積壓量已處于歷史最高水平,一些產品的交貨期為40周或更長,公司是被迫漲價的。
漲價潮已經波及半導體產業鏈的上下游。在制造環節,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商臺積電(Taiwan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Company,TSMC)表示今年剩余時間內將不會漲價。但是往年臺積電都會有優惠價格,相關人士稱,從蘋果、高通等主力客戶接到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的半導體生產訂單時,“一般會優惠數個百分點”。但臺積電做出的最新決定是取消上述優惠,因此在業內看來就是一種變相漲價行為。
此前,由于全球半導體短缺,臺積電和聯華電子(UMC)等中國臺灣地區企業在接到客戶的緊急訂單時,已要求漲價10%左右。在上游材料方面,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信越化學3月初宣布,從4月1日起將硅片提價10%-20%,其原因是原材料硅的成本在不斷上漲。
芯片業也有“豬周期”
全球芯片的短缺荒始于2020年年底,并有愈演愈烈之勢。
芯片行業咨詢公司“未來視野”(FutureHorizons)的馬爾科姆·佩恩(MalcolmPenn)說:“目前需要意識到的最重要問題是,短缺已成為芯片行業的一大特點。”他表示,芯片制造是經濟學家稱之為“豬周期”生意的一個好例子。
上世紀20年代,經濟學家首次分析了美國豬肉市場供應不足和供給過剩之間的規律性波動,并提出了“豬周期”理論。和豬肉供應一樣,芯片供應也無法對需求的變化迅速做出反應。佩恩說,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芯片的產能也很緊張。他表示,多年以來,芯片制造商對于工廠設備的投入一直低于其他制造業的平均水平。因此,當疫情突然而至,芯片制造業的狀況可想而知--盡管在疫情初期,曾一度因為汽車行業的需求降低而導致芯片的需求隨之降低。咨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的阿蘭·普利斯特(AlanPriestley)表示,在早期的需求銳減后,有幾個領域的需求出現了增長。被疫情“阻隔”在家的消費者紛紛購置筆記本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作為高端芯片的大客戶,云計算運營商爭相添置服務器以應對居家辦公者的需要。
由于居家辦公人數的增加,相關的電腦等設備的銷量也急劇增加。
根據惠普2021財年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惠普消費類個人電腦和商用及消費類打印機領域的銷售額均同比增長70%以上。此外,智能設備和線上需求的增多,以及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加速,也大大增加了對芯片的需求量。
《經濟學人》表示,汽車產業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決定削減芯片訂單,這讓其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因為對汽車的需求很快就得以快速恢復,但是復雜的生產過程意味著從一片空白的硅片變成一批可使用的芯片需要花費三到四個月時間。佩恩說:“取消訂單只需一個下午的時間,但如果想重啟生產則需要花費數月。再說了,這些產能這會兒正忙著滿足其他客戶需要呢。”
正是因為芯片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劇了疫情造成的影響。
今年3月,日本公司瑞薩電子(Renesas)旗下的一家芯片工廠發生火災,令汽車行業雪上加霜。與此同時,一些芯片制造商自身也面臨原材料短缺的問題。芯片制造商已經紛紛大力投資興建生產線,以生產更現代化、利潤率更高的芯片,而對于老標準硅片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它們的產能卻并沒有跟上。由于芯片制造商對設備的投入一直很低,生產300毫米芯片的設備本就不足,所以它們根本不會生產這些老標準硅片產品。
目前,許多廉價的普通零件大都產自老式工廠,這些工廠只能加工直徑200毫米或尺寸更小的硅片。普利斯特表示,目前仍在生產這類老式機器的設備制造商已寥寥無幾,所以眾多芯片工廠都沒有辦法提高產能。同時,在二手市場上,生產200毫米硅片的機器設備早已經沒貨。韓國二手半導體制造設備公司SurplusGlobal首席執行官BruceKim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大多數使用老一代硅片的代工芯片制造商都已被預訂一空,芯片短缺的狀況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年底。
短缺過后是過剩嗎
臺積電計劃僅今年一年就投資300億美元用于擴大產能,還計劃未來三年總共投資1000億美元。
三星電子和英特爾這兩大巨頭也有此打算,它們擬分別投資280億美元和200億美元。英特爾新任CEO帕特·基辛格表示,英特爾正在加緊對公司的各家工廠進行改造,以增加產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與此同時,一些二線芯片商也在跟風加碼。普利斯特稱,上述措施將大范圍緩解業內的芯片供應短缺狀況,但最終見效仍需要很長時間。
芯片短缺的狀況到底要持續多久?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近日表示,短缺的問題到明年都不會有什么更好的解決方案。這倒還算樂觀,畢竟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芯片短缺問題到2023年也不會有好的解決方法。
臺積電認為,半導體產業產能短缺的情況將延續到明年,成熟制程產能吃緊的情況更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而臺積電成熟制程新產能將于2023年釋出。聯華電子則認為,考量交期及地緣政治等因素,近一兩年芯片市場都不會顯著增加產能,預計成熟制程產能吃緊的情況
2023年前都不會緩解。IBM總裁吉姆·懷特赫斯特也表示,這種短缺狀況或將持續兩年時間。(編譯 年雙渡)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