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富士康“鎖股”發行為CDR試水

時間:2018-05-15 08:58:17    來源:新京報    

企業觀察

富士康創新了新股發行方式,變“縮股”為“鎖股”,巨無霸變身為小盤股。

5月14日,富士康在上交所正式披露《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招股說明書》、股票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富士康擬發行約19.7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0%,全部為公開發行新股,不設老股轉讓。

根據招股書,富士康有幾點改變:一是股票簡稱“工業富聯”。二是鎖股發行,發行股份未變。此前,市場預期富士康會像藥明康德一樣縮股發行。但它采取了鎖股發行,本次戰略投資者獲配的股票中,50%的股份鎖定期為12個月,50%的股份鎖定期為18個月。其中,為體現與公司的戰略合作意向,部分投資者可自愿延長其全部股份鎖定期至不低于36個月。

富士康創新了新股發行方式,變“縮股”為“鎖股”,巨無霸變身為小盤股,這對市場有何影響呢?從短期來說,可減輕富士康對二級市場的“抽血”,穩定市場。從更深遠的意義來說,富士康創新的“鎖股”發行方式,將為以后CDR的發行樹立標桿,為同樣發行股份、募資金額較大的超級獨角獸上市試水。

此次網下發行中的70%將鎖定1年,只要參與網下申購的投資者無選擇權是否鎖定,必須認可該條件。該措施既維護上市后二級市場穩定,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同時又引導投資者真正進行價值投資,認同公司的投資價值。

此前,另一只藥明康德采取了縮股發行,折價上市。富士康沒有縮減募資金額,而是選擇鎖股,將網下配售的戰略投資者股份鎖定1年以上。這也是一個變通的辦法,可暫時減少對市場的沖擊。

但問題是,一年后,這些股份還是要上市流通的,還是要到二級市場拋售的。但短期內對二級市場的沖擊會少很多。它發行新股只占總股本的10%,而戰略投資者配售的股份又鎖定一年以上,那么,在新股上市初期,富士康將由大盤股變為一只實質上的小盤股。

目前對二級市場影響是正面的,尤其是對創業板與次新股的炒作,負面沖擊基本沒有了。

藥明康德的縮股發行與富士康的鎖股發行,將為即將到來的CDR試點蹚路。5月11日,證監會為配合創新試點企業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修訂了《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部分條款。5月至今的每一周,都有與CDR相關的政策出爐,顯示CDR發行已經如箭在弦。前一段時間,有不少投資者擔心,這些回歸的獨角獸體量巨大,動輒總市值高達幾千億甚至萬億,募集資金也動輒幾百億,對市場沖擊較大。藥明康德的縮股發行與富士康的鎖股發行,這兩種IPO方式將有效降低對市場的沖擊,估計馬上展開的CDR發行將參考這兩種方式。

那么,富士康的合理估值與新股溢價到底是多少合適呢?

不少機構給予富士康較高估值,認為富士康上市后總市值有望達到6000多億,成為360上市后A股的另一只巨無霸。機構的估值是這么來的:富士康2017年營業收入3545.43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58.67億元,每股收益約0.90元,發行新股攤薄后約0.81元。目前A股市場電子設備及服務行業加權平均市盈率約40倍,如果按此估值,富士康總市值將達六千多億。

但富士康的估值不能簡單比照行業平均PE,需要參考它的成長性、主營構成兩大因素。過去,富士康是代工廠的代名詞。2016年,富士康收購了夏普,開始做品牌、渠道。富士康轉型的另一個方向為由代工廠向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轉型。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計劃本次上市所募資金用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云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云服務設備、5G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制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制造產業升級、智能制造產能擴建。

據IDC數據,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2015年的市場規模為641億美元,2017年的市場規模增長至919億美元,預計2020年的市場規模可實現1275億美元,2015-2020年年均復合增速約為14.7%。

富士康的合理估值,就是在代工廠與工業互聯網轉型之間尋找平衡。按照傳統代工廠估值,可能只有10倍PE,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當前市盈率僅10倍。如果期待工業互聯網轉型成功,估值能合理上浮。預計合理市盈率在20至25倍左右,即市值在3200億至4000億之間。

□朱邦凌(財經評論人)

標簽: 富士康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