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廣州試點不動產跨境抵押

時間:2020-09-04 13:16:24    來源:證券日報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州市正式發布了“施工圖”和“任務書”。

9月2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從26個方面提出66條“硬核”措施,其中一條舉措是支持廣州開展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試點允許港澳居民將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購買的自住住宅抵押給港澳銀行,便利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購房。

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活躍住房金融的一種創新,有助于盤活粵港澳大灣區存量資產,提高要素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流動性,助力經濟發展。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31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七部門印發的《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已經明確提出了“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開展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允許港澳居民將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購買的自住住宅抵押給境外銀行,便利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購房”。

業界普遍認為,這一政策的落地,給港澳居民在大灣區投資置業、創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政策保障。不僅為港澳居民和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跨境不動產登記抵押服務,也進一步推進了粵港澳三地在金融方面的深度合作,促進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的流通,對促進大灣區經濟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這是進一步開放聯通之舉,打通了粵港澳大灣區人口流動的住房壁壘,從‘居者有其屋’角度看,更好地方便了當地人員流動置業。”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同時,這是住房金融化的創新,方便盤活個人不動產,允許其跨特別行政區抵押變現,減輕大灣區內再置新房的經濟壓力。

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記者表示,此舉一方面將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進度,推動資金、土地、技術、人力等要素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提高要素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流動性;另一方面將盤活存量資產,推進三地資金融通渠道多元化,滿足多層次資金需求,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

“不動產抵押登記是盤活存量住房、活躍住房金融的一種創新,跨境抵押登記則是在此基礎上的二次創新。”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產業研究部資深研究員夏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支持作為區域一體化戰略實施的保障制度,通過試點自住房跨境抵押的創新,將促進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購房的意愿,暢通和便利解決居住問題的后顧之憂,也將增進粵港澳大灣區內經濟往來和金融活動的互動頻繁程度。

值得關注的是,相關配套已有落地舉措。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日前印發的《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明確港澳銀行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自9月1日起,港澳銀行憑經公證、轉遞的設立文件或注冊證明作為身份證明材料,即可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珠三角九市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同一港澳銀行在同一不動產登記機構再次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時,無需重復提交上述材料。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稱,此舉為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通過港澳銀行按揭購房、大灣區內企業通過港澳銀行開展跨境抵押融資等帶來極大便利,解決了港澳銀行辦理抵押登記必須在內地開設分支機構或代表機構的門檻問題。(朱寶琛)

標簽: 粵港澳大灣區 不動產跨境抵押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