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未成年人花70萬元“養娃” 商業化圈子須監管

時間:2021-11-15 16:18:16    來源:錢江晚報    

這個圈那個圈五花八門,如今又有“設圈”“繪圈”“娃圈”入侵低齡人群,令人不安。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記者調查發現,在年輕人中風靡的“設圈”“繪圈”“娃圈”,“名人效應”“逐利沖動”和“饑餓營銷”等套路交織,天價商品吸引了一些人沖動消費、盲目消費甚至借貸消費。7萬元一幅畫、50萬元一個人偶娃娃……如此高價格的“定制產品”,已成一些年輕人甚至未成年人爭相追逐的對象,曾有未成年人6個月花了70萬元。

老實說,如果不是有報道呈現,我都不知道“設圈”是什么。所謂“設”指設定、人物形象設計,就是根據設定畫人物圖像等,而“設圈”的人會將自己想象、創造的虛擬人物當成孩子一樣養成,叫作“養娃”。

這本來無可厚非,誰還沒年少無知天真浪漫過,誰還沒寄情于某個人物形象乃至虛擬人物過?問題在于,以此類人群為目標客戶、以此類幻想需求為“資源”集合起來的“設圈”市場,游離于正常的市場規則之外,存在種種以未成年人為韭菜的貪婪收割行為。

圈里買家大多是低齡人,賣家多是繪畫師,畫作內容則類似人物卡通,買家和賣家可以通過相關App進行對接。圈里,往往一幅畫要幾百上千元,而“頂級畫師”的畫作可達數萬元。

圈子商業化嚴重,哄抬價格成為慣用的營銷手段,在各類賣家、博主的助推下,畫作被炒到高位是常事。由某“大神”制作的成品娃娃,在某平臺起拍價原為1000元,出價次數高達200多次,最后被拍到50多萬元成交,令人咋舌。某些高價畫,不能商用不能傳播,且藝術價值平平,卻能大賣特賣,未免怪異。

說白了,這是專為年輕人特別是未成年人設定的“圈”,目的是收割。利用低齡人群的天真為“交易”背書,這錢也忒好掙了!

玩文玩的都知道,文玩領域有“鬼市”,是指賣家和玩家在夜幕下自發形成的市場,后來也成為合法市場的一種。而“設圈”“繪圈”“娃圈”所衍生的市場,堪稱真正的“鬼市”:不受監管,不受市場規則約束,超越正常的市場價格體系,卻玩得風生水起,讓利益群體賺得盆滿缽滿。

這樣的市場要存在下去,應該“拿到”臺面上來,按照市場規則公平透明地運行,接受監管。監管部門應適時介入這類市場,加以規范和糾錯,使它們走上健康發展的正路,這樣才能保護年輕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呵護他們健康成長。(伍里川)

標簽: 定制產品 頂級畫師 小眾圈子 未成年人 沖動消費 二次元 定制產品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