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解讀 > 正文

各街鎮社區民生服務進一步下沉基層 改善“15分鐘服務圈” 成重點

時間:2021-12-01 16:44:59    來源:東方網    

“15分鐘服務圈”建設是當前各街鎮社區民生改善的重點,在均衡化布局社區資源的同時,是否有可能將部分服務進一步下沉基層,縮小服務圈的范圍?在浦東塘橋街道,每個小區出入口處的“三口一視界”成為“15分鐘服務圈”的有力支撐,借助“一小區一方案”的建設理念,更多便利被送到居民的“散步圈”中。

“三口一視界”即在小區主要出入口處,通過一系列的改造提升,打造“安全守護的關口”“社區服務的端口”與“文明示范的窗口”。經過緊鑼密鼓的建設,目前塘橋“三口一視界”工作已經覆蓋17個居委、19個小區,咨詢接待、政策宣傳、文體活動報名、共享物品借用等原本要前往居民區“家門口”服務站辦理的事務,居民出門時就能順路辦理。

在位于環龍路片區的龍園居民區,正在建設的“三口一視界”根據“一小區一方案”的建設理念,還將成為提升居民凝聚力與自治能力的平臺。龍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萬添杰說:“我們希望在‘三口一視界’開展業委會常態化的接待工作,讓居民隨時能夠反映問題,同時也希望再次開展更加多樣的志愿服務,激發社區志愿服務的潛能。”

家門口”服務站建設讓居委社工走出辦公室、走進居民之間,而“三口一視界”的接待制度秉持了這一理念。每天“三口一視界”處都有專人值守,或是回答問題,或是記錄意見建議,與居民零距離接觸。

“我們組建了一支‘1+3+X’的‘三口一視界’志愿者隊伍,其中‘1’指在居民區黨總支的領導下,‘3’是‘三駕馬車’,‘X’是其他志愿者,目前已有近70人的的規模,這支隊伍能夠保證‘三口一視界’在早晚高峰時段能夠常態化值守。”萬添杰說。

這也解決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中,龍園居民區居民反映的“業委會接待時斷時續”的問題。以往居民要向業委會反映情況,一般是通過微信群交流,難免有疏漏,而面對面、點對點的線下交流方式,不僅彌補了線上交流的不足,還將業委會成員“推到”居民面前,鍛煉他們的服務能力。

“與其在辦公室里守株待兔,不如拉出去練一練,直接面對群眾服務。”萬添杰表示,在疫苗接種、換屆選舉等重要工作中,“三口一視界”志愿者都服務在一線,老百姓能夠“問題隨口問、意見隨時提、資料隨手拿”,收獲的最大的便利。

“一方面給居民提供便利,一方面鍛煉‘三駕馬車’成員的業務水平,龍園居民區的‘三口一視界’建設實現了雙贏,同時作為一個次新小區,通過組建‘三口一視界’志愿者隊伍,充實了小區志愿服務力量,團結了更多群眾,讓社區治理的‘軟件’也獲得提升。”塘橋街道相關負責人稱。

在2020年推進11個小區建設“三口一視界”的基礎上,今年塘橋編寫《“三口一視界”指導手冊》,針對居民區書記、相關科室負責人等開展專題培訓,進一步深化了這項做法。尤其是在推動接待工作常態化方面,目前“三口一視界”均已落實早晚高峰時段專人值班的機制。

明年,塘橋力爭實現24個居民區“三口一視界”建設全覆蓋,并研究制定“三口一視界”的建設標準、服務標準和考核標準,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未來,塘橋居民的“散步圈”中,下沉的公共服務將越來越充實。

標簽: 街鎮社區 民生服務 下沉基層 15分鐘服務圈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