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題:“課外書”有講究:義務教育階段如何“讀好書”?
(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4月23日是第28個世界讀書日。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近幾年特別是“雙減”后,中小學開展各類閱讀活動的時間更多、形式更加豐富。但隨著“觸網低齡化”,部分老師、家長也對課外閱讀產生了一些擔心。
學校讀書活動日益豐富
3月27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提出義務教育學校要將讀書行動納入“雙減”工作,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為學生閱讀創造空間,并在學校課后服務中開設閱讀活動項目。
閱讀正走進一些中小學的課后服務。在哈爾濱市松花江小學校,走廊、大廳等空閑的角落設置了讀書區,各班建立班級圖書角、添置圖書櫥,營造出濃厚的讀書氛圍。
“學校專門開設了閱讀課程,形成從‘單篇’到‘整本’,再到‘一類’的課程體系。”松花江小學校校長馬永新說,各班級利用周五的課后服務時間設立了“悅讀悅美”分享舞臺,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多種閱讀活動之中,包括“我為書代言”“我從書中走來”“與作家連線”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覆蓋各學段的閱讀服務體系逐漸完善。2022年廣東省教育廳發布《廣東省中小學閱讀空間建設與管理指南》,對中小學圖書館面積、開放時間等做出明確規定,并提出中小學校應創新各類資源使用方式,培育具有時代感和學校特色的閱讀活動品牌。
記者在廣州市花都區駿威小學看到,學校的圖書館內有區圖書館借閱終端機,學生在校內就可以共享區圖書館的資源。作為一所有著紅色歷史的紅軍小學,學校以“紅色教育”為特色,在圖書館專門開辟了“紅色閱讀”專區。
各類讀書活動不斷涌現。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已連續多年開展世界讀書日活動,今年主題為“徜徉書林、品讀唐詩”,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感知。“‘雙減’以來,學校圖書館的圖書借閱量持續上升,并且隨著閱讀活動的豐富,學生閱讀的興趣面也在拓展,閱讀的圖書品類更加均衡。”該校語文教師武曉菲說。
“課外書”有講究
盡管學校讀書活動日益豐富,但在采訪中,記者也感受到一些老師和家長的擔心。
“課外閱讀應該是課堂之外的‘補充劑’,但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網絡閱讀成為重要渠道,‘補充劑’變成了一把‘雙刃劍’。課外讀物本身就存在編寫良莠不齊的問題,現在有了網絡閱讀,這個問題更突出了。”武曉菲說,現在網絡上尤其是短視頻平臺上,有很多小短文或“一分鐘讀完一本書”之類的內容,如果習慣了這種快餐式閱讀,可能會消解孩子們沉浸式閱讀、深閱讀的興趣和專注力。
北京一名小學五年級老師告訴記者,班里有學生在寫讀后感時,讀的竟是網絡上的“霸道總裁救贖文”。“當時我給的評語是,建議多讀一些名著類文章。現在孩子接觸網絡的幾率增加,會接觸到一些言情小說網站,在班里會有三五個孩子組成的‘小團體’喜歡看。與此同時,學生在文學名著上的閱讀量參差不齊,前段時間一次關于四大名著的小測中,有不少學生只知道課內講過的內容,一旦涉及課外知識就答不上來了。”這名老師說。
一些老師、家長擔心孩子在三觀還未定型時,就受到網絡小說中一些不良內容沖擊。上海一名初二學生家長張女士說,有些作者為了吸引青少年眼球,不僅寫校園戀情,還有校園惡作劇、校園欺凌等內容。“對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我很擔心這些內容會讓他們覺得很有意思,甚至想要去模仿。”
一些小學生成為“耽美”小說等的閱讀群體。北京一名五年級老師告訴記者,班里有孩子在微信朋友圈討論有關“耽美”小說的內容。記者在各類社交平臺搜索發現,目前關于“小學生看‘耽美’”在網絡上已有諸多討論,其中涉及對部分“耽美”小說中存在的色情描寫、傳遞不正確三觀的擔憂。
“如今的網絡文學往往融合了懸疑、科幻和情感等元素,學生難免會在網絡上接觸到或被這類書籍所吸引,做好課外讀物選擇、引導有講究。學校和家長要引導孩子接觸三觀正、有溫度、文筆出色、內容輕松有趣的書籍,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學會用批判的思維和意識進行閱讀,吸取精華、摒棄糟粕,使孩子自身具備抵御外界風險誘惑的能力和品質。”馬永新說。
家校協同助力孩子“讀好書”
上海市教育學會聯合高校及第三方科技團隊2021年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課外閱讀方面,12%的上海中小學生幾乎天天閱讀,6%的學生每天讀書時間超過一小時。
參與此項調查的一名負責人表示,團隊研究發現,時下在網絡閱讀和短視頻平臺、自媒體上的不良讀物和內容對青少年有較大吸引力。建議相關部門可進一步加強對教師、學校圖書管理員等的培訓工作,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指導和協助青少年閱讀,專業的社會力量也可在其中發揮作用,參與課件制作等一系列工作。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曉云認為,網絡閱讀的鮮明特征是淺閱讀、碎片閱讀,但處在心智成長期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初中生,閱讀還是要以紙質書為主,這不完全是習慣問題,更涉及讀、寫、算等基本學力的養成,學校和家庭應該更多鼓勵紙質閱讀、深閱讀。建議通過完善圖書審核與出版,以及優質圖書進校園、進書店等一系列機制,讓孩子能接觸到的書盡量都是好書,隔絕不良內容對孩子的影響。
“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并和家長共同守護有助于孩子閱讀的良好環境。對家長來說,學校推薦的一些名著,很多家長也未必讀過,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讀,而不是把大量時間花在刷短視頻上,既能鼓勵孩子,對家長自己也是一個提高。”武曉菲建議,相關部門可推出針對親子閱讀的指導性平臺和微課程,為家長提供親子閱讀的有效方法。
數字閱讀時代,電子書、電紙書等已成為不少中小學生的閱讀習慣之一,有聲讀物讓孩子閱讀經典的形式變得更多元、更有趣。廣州市第五中學副校長吳晶晶建議,學校、家長應該用好這些數字資源,做好書籍內容的甄別,而不是只拋給孩子一個平板電腦。通過與孩子共讀、分享讀書心得等方式,引導青少年閱讀經典,形成讀整本書的閱讀習慣。(記者金地、鄭天虹、吳振東、劉昊東)
標簽:
上一篇:我國在部分省份實施大學生村醫計劃
下一篇:環球即時:書房里的中國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
原標題:“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繪圖“復活”國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標題:90多個“關鍵詞”還原蘇軾(引題)?蔣藍新作《蘇東坡辭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標題:圖博會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再創佳績(引題)?《閱讀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標題:良渚遺址“琮王”“鉞王”現身上博(主題)6月20日起亮相“實
2023-06-17 11:51
原標題:《魚廬記》:鄂地小人物的傳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標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科幻電影創作將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標題: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啟動創排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標題:2023年青年攝影獎申報啟動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標題:別樣《鳳求凰》百人合唱點擊量百億次作品(主題)中國古詩詞藝
2023-06-17 10:53
原標題:首屆天津音樂節中國天津·2023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演繹經典(引題
2023-06-17 10:32
原標題:電視劇《淬火丹心》唱響武鋼人的青春之歌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廣議】原標題:主動自覺,珍視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蘇慶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原標題:長沙:千載星城吐芳華天上一顆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6月16日晚開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節約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標題:“中國戲曲節2023”在香港開鑼新華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標題:取材于武鋼的發展歷史(引題)《淬火丹心》凝聚鋼鐵人的青春與
2023-06-16 21:32
原標題:山東:文化館里涌動“青春力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剛過
2023-06-16 17:49
原標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參
2023-06-16 16:42
原標題: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標題:中新人物丨演員楊蓉:學演戲,得先學做人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2023-06-16 14:49
原標題:《尋她》首映舒淇暢聊與九零后導演的“碰撞”(引題)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標題:“京城飄書香五洲共閱讀”(引題)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