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宏浩
山是綠色的。
(資料圖)
走近些,披針形的葉片下,一排排作物整整齊齊。用手輕輕撥開泥土,“小生命”漸漸露出真容,先是些許的淡紅,再是一片嫩黃。少許發力一提,終于“呱呱問世”,形似手掌,姜香撲鼻……
“這是小黃姜,個頭雖小,辣勁卻很地道。”“90后”新農人韋銘笑著介紹,相較大姜,小黃姜的姜味濃、去腥力強,盡管價格稍貴,但在市場很受歡迎。
別看他現在頭頭是道、自信滿滿,1年前,同樣的山,同樣的姜地,卻是不一樣的心情:“當時我把全部家當都投入了小黃姜種植,差點賠得血本無歸,幸虧遇到了開拼多多店的‘徐莊主’,把我地里的姜全包了。”
韋銘的微信個性簽名,是這樣一句話: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這正是他回鄉創業兩年來最真實的寫照。
“暴風勁雨”
2020年春節,韋銘回到家鄉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
這是位于中越交界處的一個邊境縣城。對于縣城里的年輕人來說,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人生夢想。2015年,抱著“闖一闖”的念頭,韋銘來到上海的一家電子廠打工,靠著一手“打螺絲”的好活成了流水線上重要的一環,月工資也從最初的4000元漲到了5000元。然而,大城市從不缺優秀人才,農家孩子要如何在此立足,韋銘陷入了迷茫。
“兄弟,這兩年小黃姜的行情很好,一畝地能有3000多元的收成,一起種嗎?”2019年末,老家的朋友給韋銘打來電話,說起馬關這幾年發展小黃姜種植,行情不錯。思慮再三,韋銘決定入伙。
“種小黃姜,種深種淺、培土與否,都大有講究,稍有差池,就會影響姜塊的大小和品質。”韋銘說。在朋友手把手的幫助下,頭一年,他種了10畝,喜獲豐收。按市場價6元/公斤售賣,共計收入18萬元。
種姜比打工賺得多,這無疑給了韋銘一劑“強心針”。第二年,他打算“干把大的”,將10畝地擴種為50畝,投入全部家當種植小黃姜,還借了4萬元購買肥料。沒承想,當年種植小黃姜的人過多,產量遠遠大于當地市場的實際需求,價格也一路暴跌至1.34元/公斤。
眼瞅著天氣越來越冷,望著田里滯銷的小黃姜,韋銘的心中滿是絕望:“一旦打霜,小黃姜的品質將會受到極大影響,到時候,1分錢都收不回來。”
彼時,拼多多“徐莊主”旗艦店云南供應鏈負責人王振軍的心里同樣焦急。2021年9月,“徐莊主”旗艦店負責人趙康在陪家人買菜時,發現菜場里的小黃姜售價不菲,從事電商的他立刻想到小黃姜的使用頻次高,是一個值得一試的好產品。趙康聯系在云南跑供應鏈的王振軍,一番調研后,當年10月,云南小黃姜在“徐莊主”旗艦店上架,憑借產地直發的價格優勢,一下成為了當季爆款。
為了開拓穩定、優質的貨源,王振軍四處奔波。聽說馬關縣小黃姜規模化種植起步不久,市場潛力較大,經人介紹,他聯系上了韋銘,準備到他的姜地里看一看。
那是11月底。韋銘在姜地里焦灼地等待著,遠遠看到一個瘦高精干的身影走過來,他的心跳也越來越快,“收成如何全靠王老板了”。一番交談后,王振軍從地里拔出兩蔸姜,看了看品相,隨后拍拍韋銘肩膀:“你有多少,我全都要,2.3元/公斤。”
“那可是50畝、100多噸的小黃姜!他簡直是我的‘救星’。”韋銘仍忘不了當時的心情,后來他才知道,馬關人種姜只在當地賣,而王振軍所在的“徐莊主”旗艦店是面向全國的消費者,“好幾億人,當然不愁賣了,幸虧有電商讓我保住了本”。
“姜靠譜,人也靠譜”
2021年底,滯銷小黃姜基本銷售一空,王振軍決定帶韋銘“開開眼,看一看什么是真正的電商”。他們來到了“徐莊主”在文山州文山市馬塘鎮的倉儲發貨基地,堆積如山的包裹、流水線的高效工作讓韋銘震撼不已。
“我們要在馬關建一個倉儲發貨基地,缺一個負責人。想不想學?”王振軍問。
韋銘覺得“幸福來得太突然”。過去,電商只是“夢里的工作”,心中向往,卻不知從何下手。如今,“夢想照進現實”。
打單、打包、收購、發貨……王振軍成了韋銘口中的“王老師”“王哥”,而韋銘也在王振軍的傾囊相授下飛速成長,從一名小黃姜種植戶,逐漸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新農人”。
“找韋銘當負責人不是一時興起。對于全國性電商而言,由于市場價格存在波動,有一個靠譜的貨源是重中之重。”王振軍說。在他看來,靠譜,不僅是指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貨源價格,還意味著必須對消費者負責,把好產品的質量關。
“韋銘對我們收購他的小黃姜很感激,而且在外面工作過見識也不錯,是個靠譜的小伙子,所以我們愿意與他合作。”王振軍講了合作中的一個小插曲,有一回,“徐莊主”旗艦店小黃姜銷量激增,供不應求。韋銘得知后,連夜籌集了幾噸高品質的貨,按常規價格供貨,解了燃眉之急。“說實話,市場那么好,他完全可以提價賣給我們,我們在從前也遇到過這種情況。但他卻沒有。在利益誘惑面前,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有這個定力的。”王振軍說。
劉金會是韋銘負責的馬關縣倉儲基地的一名女工。過去,家里經濟主要靠丈夫務工,她偶爾打打零工,“種苞谷、搬磚,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現在,倉儲發貨基地就建在她的家門口,走路5分鐘就能抵達。
“這里風吹不著,雨打不到,還有加班費,10天一結,雷打不動,靠譜得很。1個月下來,足足有幾千元錢!”劉金會笑著說,“我們這有十來個工人,多以女性為主,主要負責挑揀、分裝。現在,我就想多攢點錢,退休后到全國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也可以感受一下我們祖國的美。”
“帶動更多人通過電商致富”
今年,韋銘有一個新的小目標:經營好自己的網店。
在王振軍的引領下,如今,韋銘已經沉淀了不少經驗,電話每天響個不停。底氣十足的他將小黃姜擴種至80畝,即便如此,他的朋友圈里每天都在“求購小黃姜”。
“電商讓我看到了市場的廣闊,也讓我看到了無限的可能。”韋銘說,在王振軍的幫助下,今年9月,他入駐拼多多開設網店售賣小黃姜和百香果,“眼下正是小黃姜銷售旺季,僅11月就賣出了近5萬單。”
這無限的可能,韋銘也想與馬關縣農戶一同分享。馬關縣“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明顯,土壤肥沃松軟,出產的小米辣、香蕉、姬松茸等作物品質上佳,卻苦于地理位置偏遠,好貨“養在深閨人未識”。“縣電商協會的人最近也讓我去分享經驗,相信我們馬關的好農貨,在不久的將來都能通過電商走得更遠、賣得更火。”韋銘說,下一步他打算繼續邊做邊學,在做大做強自己店鋪的同時,帶動更多人通過電商致富。
“有王哥這么好的老師手把手教,我有信心。”韋銘說,回鄉兩年多的時間,自己完成了從“打工仔”到種姜人再到“新農人”的轉變,在創業路上打下了小小一片“姜山”。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家鄉的年輕人像自己一樣,在家門口找到一條更寬闊的道路。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
原標題:“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繪圖“復活”國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標題:90多個“關鍵詞”還原蘇軾(引題)?蔣藍新作《蘇東坡辭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標題:圖博會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再創佳績(引題)?《閱讀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標題:良渚遺址“琮王”“鉞王”現身上博(主題)6月20日起亮相“實
2023-06-17 11:51
原標題:《魚廬記》:鄂地小人物的傳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標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科幻電影創作將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標題: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啟動創排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標題:2023年青年攝影獎申報啟動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標題:別樣《鳳求凰》百人合唱點擊量百億次作品(主題)中國古詩詞藝
2023-06-17 10:53
原標題:首屆天津音樂節中國天津·2023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演繹經典(引題
2023-06-17 10:32
原標題:電視劇《淬火丹心》唱響武鋼人的青春之歌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廣議】原標題:主動自覺,珍視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蘇慶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原標題:長沙:千載星城吐芳華天上一顆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6月16日晚開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節約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標題:“中國戲曲節2023”在香港開鑼新華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標題:取材于武鋼的發展歷史(引題)《淬火丹心》凝聚鋼鐵人的青春與
2023-06-16 21:32
原標題:山東:文化館里涌動“青春力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剛過
2023-06-16 17:49
原標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參
2023-06-16 16:42
原標題: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標題:中新人物丨演員楊蓉:學演戲,得先學做人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2023-06-16 14:49
原標題:《尋她》首映舒淇暢聊與九零后導演的“碰撞”(引題)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標題:“京城飄書香五洲共閱讀”(引題)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