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業內人士點評川航客機備降成都:這是件大事,是世界級航空史事件

時間:2018-05-15 09:35:38    來源:紅星新聞    

今晚,紅星新聞記者采訪到幾位飛行業內人士,他們認為,事發后機長的超冷靜和專業是成功處置的關鍵。此外,飛機剛飛出成都,未進入群山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業內人士點評川航客機備降成都:這是件大事,是世界級航空史事件

出事的飛機 圖據網絡

業內人士點評川航客機備降成都:這是件大事,是世界級航空史事件

出事的飛機 圖據網絡

快速!

從窗戶破到戴氧氣面罩,駕駛員最多只能有13秒的時間反應

據一名業內人士透露,此次迫降是一起值得記入航空史的事件。在飛行中,7700代碼的意思是,“有緊急情況,隨時可能墜毀。”飛機的巡航高度一般是在平流層的底端,而平流層的底端是絕對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它的溫度一般可以達到零下四五十度左右。強風加上亞音速的強氣流,會使體感溫度瞬間達到零下五六十度。緊接著還有氣流的沖擊,犀利的氣流沖擊是非常影響駕駛。最主要是什么?在這個高度失壓,客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降落到1萬英尺,而這至少存在大概17000英尺的落差,這個落差乘客會受不了,飛機猶如墜機一般俯沖下去,在它的過載最大載荷范圍之內俯沖下去。

業內人士點評川航客機備降成都:這是件大事,是世界級航空史事件

當事航班乘客 圖據網絡

這是歷史上第二次(機艙玻璃爆裂)。駕駛員只有13秒的時間反應,戴上氧氣面罩。從窗戶破了到他反應過來,只能花13秒,這13秒的時間只要一過,飛機整個就完蛋。

其實也不是13秒,按照法律最小限制是7秒。它有七秒的愣神反應時間,這剩下的六秒鐘時間內有四秒鐘,他需要戴上氧氣面罩。打開氧氣開關。實際操作時間只有兩秒鐘,去思考下一步應該做什么。這就要歸于平時的訓練和經驗,必須點贊。

業內人士點評川航客機備降成都:這是件大事,是世界級航空史事件

駕駛室 圖據網絡

國航某機長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一件大事,是世界級航空史事件。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氣溫越低,那第一個道理就出來了:飛機玻璃破碎,飛機內部氣壓就跟外部氣壓一樣。要讓飛機里面的人呼吸就只能下降高度,下降到人能正常呼吸的氣壓高度,這就是我們正常處理這件事的方法。但是他們在高原下,這件事情就非常嚴重了。飛得太低就有機毀人亡的危險。

第二就是這種事情概率很低,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先例,沒有成熟的處理方法借鑒,全靠機組人員平時的培訓、經驗和臨場發揮。

運氣 !

如再往西飛到了山里,下降高度受限,后果不堪設想

川航一名不愿具名的機長接受采訪時則表示,這次的航班處理對他們來說非常難。特勤都有各自的特點,這次事件首先是偶發性,按理說這是個基本不太可能的極小概率事件,劉傳建他們本來就是早班,應該3-4點就起床了,本來就很疲勞,又是執行高原特殊航班。風擋破裂以后,情況會非常混亂,但是他們能保持冷靜處置非常不容易。

網上說的輪胎破裂,主要是因為機組為了盡快落地采取了超重著陸,并不是傳聞的技術原因, 他們的技術已經非常完美了。

他們運氣好的是剛過了崇州,如果再往西飛,到了山里,最低安全高度不能下到10000英尺,再下降后果不堪設想。但出現這種釋壓的情況,又必須緊急下到10000英尺以下,這樣會有充足的氧氣和適宜的溫度。拉薩這條線,大部分是在山區,受地形限制,只能下到23000英尺以上的高度。在那個高度上,氧氣和溫度都極低,他們風擋沒了,在強風的情況下氧氣面罩能不能很好戴上都成問題,更別說極度的低溫。我看到他24000英尺飛了幾分鐘后再下降。應該是有飛出山區再下降的原因。這樣對機長的要求非常高。

業內人士點評川航客機備降成都:這是件大事,是世界級航空史事件

英雄機長 圖據成都商報

業內人士點評川航客機備降成都:這是件大事,是世界級航空史事件

受傷的副駕駛 圖據成都商報

除了位置、天氣等有利因素,在空中應急處理也很專業。

機長處置果斷,處理按照標準程序,操作得當,程序也一清二楚,與ATC(管制員)的溝通也及時有效,在那種混亂的情況下非常難得。

他表示,川航每年會模擬機復訓兩次,會在模擬機上練習各種特勤,就是要訓練飛行員在特殊情況下的處置能力,還有針對客艙破裂這些特殊情況的訓練。

紅星新聞記者 馬天帥 陳柳行 編輯 包程立

標簽: 航空史 川航 成都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