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中國制造世界頂級海上油氣加工廠在青島交付

時間:2018-05-16 15:44:25    來源:央視網     

首次由我國自主集成設計建造的世界頂級海上油氣加工廠——P67今天(16日)在青島成功交付。它的成功交付,將進一步增強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同時助推“中國制造”走出去的步伐。

“遼寧號”5倍排水量的海上巨無霸

央視記者張偉:這里是中國海油青島制造基地,大家看到的這個海上巨無霸,是我國首次自主建造集成的,35萬噸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P67,它的排水量相當于“遼寧號”航空母艦的5倍,近日將運往巴西投入生產。

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被稱為“海上油氣加工廠”,能夠對海上原油天然氣進行初步加工、儲存和外輸,是集人員居住與生產指揮系統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海上石油生產基地。

中國海油工程公司董事長金曉劍:P67這么一條巨無霸應該說是世界頂級和最大之一的浮式生產儲油輪,在我們這來進行建造,應該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這艘船一天要處理15萬桶原油,大概一年要處理1000萬噸的原油,也就相當于四分之一大慶的產量。

P67總長超過300米,寬約74米,甲板面積相當于3個標準足球場。使用鋼材約4.5萬噸,相當于3萬輛小汽車的重量;電纜約150萬米,鋪設電纜長度相當于北京到天津距離的十倍;材料采辦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其中國產化程度更是高達75%。

金曉劍:這條FPSO(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的完成,應該說標志著中國海油和海油工程具有了完全自主進行超大型浮式生產儲油輪的建設能力、設計能力、調試能力。這個項目也說明我們國家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和走出去的戰(zhàn)略,既給中國的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也給世界帶來了大家共享中國能力,中國速度的這樣一種機會。

海上超級工程中國首次自主集成

歷時六年,投資上百億。作為我國目前工程量最大、最復雜、技術要求最高,被譽為海洋工程中皇冠級產品的“超級工程”,在建造過程中,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創(chuàng)下多項紀錄。

中國海油巴西FPSO項目設計負責人楊健:這是國內首次承接35萬噸級FPSO的設計建造和調試工作,取得了一批技術創(chuàng)新和突破成果,在建造過程中,首次運用了2000公斤高壓水射流技術,超聲相控陣無損檢測技術,并創(chuàng)造了900公斤水壓和575公斤氣密試驗的業(yè)內記錄。

項目組近千人的團隊,在設計、建造和調試的過程中,進行了120多項技術和工藝創(chuàng)新。P67上密布著17個功能模塊,總重25000多噸,最大的有7層樓高。這些設備通過一種叫球形支座的緩沖裝置與甲板連接,這是國內首次創(chuàng)新應用。

中國海油巴西FPSO項目調試負責人張傳濤:這條船重達近8萬噸,將采用船背船的方式運輸到巴西,在運輸過程當中將創(chuàng)造航程最遠和重量最重的兩個世界記錄。

新聞背景: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

近10年來新發(fā)現的油氣田60%位于海上,隨著海洋油氣開發(fā)逐漸向深海、遠海發(fā)展,鋪設長距離油氣回輸管線的成本越來越高、風險也越來越大,解決這一難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在海上建設油氣加工廠——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

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通過海底輸油管線接收來自海底油井的油、氣、水等混合物,之后混合物被加工處理成合格的原油和天然氣。合格產品被儲存在船艙中,達到一定量后經過原油外輸系統,由穿梭油輪輸送至陸地。

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是目前海洋石油開發(fā)工程的中的高科技產品,可以說她的設計和建造反映一個國家的工業(yè)水平和海洋石油開發(fā)的綜合能力。韓國、新加坡、中國和巴西已經形成了四強的格局。中國雖然有一批建造能力較強的船廠,但是核心部件仍然依賴進口。

目前全球共有210艘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在運營,工作水深從13米到3000米,排水量從5萬噸級到30萬噸級。我國擁有18艘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規(guī)模位居世界前三。

標簽: 青島 中國制造 油氣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