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筑路“鐵軍”奮戰(zhàn)黃土高坡

時間:2018-07-16 08:51: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筑路“鐵軍”奮戰(zhàn)黃土高坡

一條縱貫甘肅慶陽革命老區(qū)的高速鐵路,正改變著黃土高坡千面不變的容顏。

自2016年9月一支年輕的隊伍進駐以來,古老的慶陽環(huán)縣山區(qū)就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座座橋墩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橋跨越溝壑……

銀西高鐵(銀川到西安的高鐵——記者注)是我國西北連接中東部地區(qū)的一條重要快速通道,該鐵路連接寧夏、陜西兩省份,經過甘肅省慶陽地區(qū),建成后將結束寧夏和慶陽老區(qū)不通高鐵的歷史。

 

自2016年項目啟動以來,來自中鐵五局貴州公司的300多名建設者就進駐銀西鐵路甘寧段站前工程YXZQ-7標段,他們承擔正線線路長19.37公里的建設任務,包括路基、框架涵、箱型橋、特大橋等建設類型。

“雖然里程不長,但有很多新課題要攻克,并不容易。”來自貴州的譚志豪是該項目的負責人,從事鐵路工程建設多年,但在西北黃土高原修高鐵,譚志豪還是第一次。

項目所在的環(huán)縣山城堡鄉(xiāng)常年干旱缺水,從當?shù)噩F(xiàn)有供水渠道供給施工用水不可能。項目部起初只能從環(huán)縣縣城拉水。縣城到工地有五六十公里距離,每拉一回水,費時費力,成本也高達每噸50元。這遠遠超出了項目成本預算。

工程需要大量用水,若完全從縣城拉水,顯然難以為繼。譚志豪和項目部一班人絞盡腦汁,決定現(xiàn)場打井試試。當?shù)爻D旮珊担叵滤B(yǎng)嚴重不足,打井到200多米還不見動靜,最后打到500米深時,才出了水。如此大的工程量,光打一口井,就花費20萬元。

就在整個項目部慶賀成功打出水時,一個不好的消息又給大伙兒潑了涼水。原來,經過檢測,水中化學元素嚴重超標,不能直接作為工程用水。經過深入論證后,項目組又決定安置兩套凈化裝置,專門用來改善水質。“以前從沒遇到過,想都想不到。”譚志豪坦言,從事鐵路建設多年,從沒因為用水有過如此大的周折。

黃土高原山區(qū),冬天來得早,氣溫寒冷,且持續(xù)時間長,這也成為項目部面臨的重要難題。“施工進度跟不上,就會影響工期。”項目部總工程師張凱鶴說。

從11月起,慶陽山區(qū)就進入了嚴冬,氣溫降到零下十幾攝氏度,無法正常施工。為了破解這個難題,項目部就混凝土施工原料、施工過程、后期保養(yǎng)各方面大膽探索,成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嚴寒天氣施工辦法。

在原料儲藏庫,通過集中供暖提高溫度,生產用水安裝水溫監(jiān)控儀器,確保冬季混凝土出廠溫度達標;同時,考慮到混凝土在運輸中的溫度損耗,對運輸車外部包裹了加厚保溫布。在混凝土澆筑中,對外圍進行保溫包裝,并對已澆筑的橋墩進行熱蒸汽養(yǎng)護。“全流程科學設計,確保冬季施工不停歇,且保證高質量。”張凱鶴說。

自項目部進駐以來,已經過了兩個冬季,銀西高鐵中鐵五局貴州公司的工地始終熱火朝天,工程進度超出預期。除此之外,堅持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注重生態(tài)保護和修復也成為這個項目部的一大亮點。

慶陽山區(qū)本來生態(tài)脆弱,項目施工中又不可避免造成一定的生態(tài)損壞,為此,在完成路基邊坡施工后,項目部把生態(tài)修復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為了讓邊坡盡快披上綠色,該項目部探索種植綠色植物,在經歷了各種失敗后,最后種植紫穗槐取得成功。如今,在大片新修的邊坡上,已是綠意融融。

在銀西鐵路甘寧段站前工程YXZQ-7標段,項目組團結一心,一個個難題被攻克,鐵路建設有序進行。與此同時,也流傳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26歲的李林從長安大學畢業(yè)后就來到了中鐵五局,常年奔走在工地。在銀西項目部,哪里有技術難題,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經常加班加點,解決隨時遇到的技術難題,為項目順利進行作出了貢獻。

在還沒進駐前,李林和女朋友就商定了婚期,可一進入銀西項目,各種技術問題層出不窮,李林沒法離開工地,婚期一拖再拖。兩個年輕人原本打算在貴州舉辦一場熱熱鬧鬧的婚禮,可面對現(xiàn)實,只能一次次妥協(xié)。今年6月9日,他們就近參加了公司在西安組織的集體婚禮,婚禮一結束,李林又匆匆趕回了工地。

從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貴州遵義小伙李超就來到了中鐵五局貴州公司,一上崗就跟著項目到處走,如今工作3年了。眼看著同齡人都已談婚論嫁,可李超卻很無奈。項目部體諒李超的難處,盡量不占用休假時間,爭取讓他多回家相親。每次回家,李超要從工地坐3個小時車趕到銀川,坐飛機回到貴陽,再轉車才能到家,“光路上就得整整兩天”。相親見面的時間太寶貴,李超又要趕回工地,更多時間只能在下班后網(wǎng)上訴衷腸。

“雖然項目部員工都很年輕,但舍小家顧大家,奉獻著青春和汗水,令人十分感動。”中鐵五局銀西高鐵項目部,在80后“老人”譚志豪的帶領下,年輕人正勇挑大梁,在中國高鐵建設中創(chuàng)造著一個個奇跡。

標簽:

最近更新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