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韓春雨論文事件未發(fā)現(xiàn)主觀造假須有更詳盡說明

時間:2018-09-03 09:35:3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一種說法

韓春雨論文事件未發(fā)現(xiàn)主觀造假須有更詳盡說明

艾萍嬌

持續(xù)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于塵埃落定。據(jù)《科技日報》報道,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網刊發(fā)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該校學術委員會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并委托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復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fā)表的基礎,未發(fā)現(xiàn)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該論文發(fā)表后,韓春雨的個人住房、職稱、工資待遇等均未發(fā)生變化。在調查過程中,韓春雨主動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有關方面按照規(guī)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并收回了科研經費,收回了韓春雨團隊所獲校科研績效獎勵。個別社會任職正在按法定程序辦理。

 

對于調查結果還有一些網友不解,既然不能進行重復實驗,撤銷的論文無法重新發(fā)表,那表明韓春雨團隊并沒有真正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那為什么說韓春雨不存在主觀造假?從學術研究角度看,誤以為自己有重大發(fā)現(xiàn)然后撰寫論文發(fā)表的,并非個例,正常的處理就是撤稿。網友之所以質疑調查結果,與學校公布的對“未發(fā)現(xiàn)有主觀造假情況”沒有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有關,這就需要學校給公眾一個令人信服的調查結果。

回顧韓春雨事件,河北科技大學的表現(xiàn)一直令網友和科技界不滿。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fā)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這篇論文被譽為“諾獎級”發(fā)現(xiàn),令“三無”副教授韓春雨聲名鵲起,但隨后該論文遭遇不能重復實驗的質疑,面對質疑韓春雨最初把質粒信息上傳到一家全球科學家質粒共享的非盈利組織——addgene,并表示“對自己實驗的重復性還是很有膽氣的”。但不久,韓春雨不再作回復,而據(jù)他說原因是“學校告訴我不要作任何回應”。

河北科技大學對媒體表示,在一個月之內,韓春雨將采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可是學校卻沒有進一步行動,反而在2016年新生開學典禮上,該校校長孫鶴旭還在演講中提到:“(學校)擁有一批在教學上認真負責、在科研上勇于創(chuàng)新的教師隊伍,特別是一批像韓春雨一樣的年輕老師。”完全不顧韓春雨的論文正遭遇質疑。學校的這種態(tài)度也令科學界不滿,2016年10月,在13位科學家實名發(fā)聲、公開表示他們所在的實驗室未能重復出韓春雨及其團隊聲稱研發(fā)出的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并呼吁啟動第三方調查之后,更多的科學家站出來,要求韓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啟動調查。可河北科技大學還是沒有“接招”,直到2017年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學才發(fā)表聲明稱,“鑒于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從目前學校公布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看,已經確認了不能重復實驗的事實,但對為何判斷韓春雨沒有主觀造假,卻缺乏具體細節(jié)支撐。從認定實驗不能重復角度,韓春雨事件已經塵埃落定,這一事件留給大學和科技界的教訓十分深刻。韓春雨在獲得一項被認為有重大突破的成果后,不但榮譽有了,頭銜、職務也都來了,這種學術資源配置方式,實質引導學者追名逐利,也很容易催生弄虛作假。那些不愿意給需要資助的青年學者雪中送炭,而總愛錦上添花的學術管理機構這時也該醒醒了。

從對韓春雨為何發(fā)表不能重復實驗的論文的原因調查方面,調查并沒有塵埃落定,這需要學校公布更詳細的調查信息。學校稱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堅持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這必須努力踐行,而不能只是一句空話。

標簽: 春雨 主觀 事件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