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網紅游樂設施事故頻發,蹦床游樂藏安全隱患

時間:2020-08-05 15:19:09    來源:中國城市報    

正值暑期,網紅蹦床游樂設施受到青少年的青睞。然而,蹦床致人受傷的例子屢見不鮮。近日,江蘇徐州90后女研究生琪琪和朋友去蹦床館玩“人體炸彈”項目,當場被摔到胸部以下沒有任何知覺,醫生診斷其為“完全性截癱”。事后,蹦床館僅賠償5000元。館方與消費者簽署的安全告知書,更像是商家的免責聲明。除此之外,崴腳、韌帶撕裂、骨折等問題層出不窮。網紅游樂項目越來越“危險”,如何保障人們的安全問題?出了事故,該由誰負責?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

蹦床館安全事故頻發,網紅游樂項目緣何成“危險游戲”?

北京朝陽區一蹦床館。馬源攝

“蹦”出來的危險游戲

作為一項網紅運動,近年來,蹦床館在各地逐漸興起。然而,“蹦床熱”帶給體驗者新奇體驗的同時,也伴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我在短視頻上看到蹦床很刺激,就想來體驗一下。”北京市民汪小雨表示,來蹦床館消費的顧客中,有不少是被短視頻上刺激有趣的蹦床玩法吸引來的。“第一次來的時候,因為沒做好熱身運動,受了點傷,以后就長記性了。”汪小雨說,蹦床沒有那么容易掌握,時間長了才可以玩技巧。

記者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常營地區的一家蹦床館,店內的標價為每人每小時體驗價80元,消費者進入場館前需要穿戴防滑襪,價格為10元一雙。記者進入場館后看到,雖然是工作日,場館中的顧客并不少。除蹦床外,這里還衍生出“沾沾墻”“蜘蛛塔下墜”“人體炸彈”等多種玩法,在館內人氣頗高。館內隨處可見的標語提醒玩家注意安全,如“請熱身后再運動,避免受傷”“請勿兩人同時跳入海綿池內,請勿頭部向下跳”“沒有技能基礎請勿模仿教練表演動作”等。

一位帶孩子來蹦床館體驗的女士告訴記者,暑假期間,蹦床館中以青少年居多,很多成人在蹦床館中是為了陪護孩子,辦理月卡、季卡和親子卡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因為場館內成人與孩子的運動區并未明確分開,我比較擔心孩子會玩一些難度較高的項目,或者與成人意外碰撞發生事故,所以就先辦了一個季度的親子卡,這樣可以陪同孩子進入場館,我比較放心。”該女士說。

經營資質門檻低、

安全員水平參差不齊

近年來,蹦床館傷人案例頻繁發生。記者在裁判文書網搜索發現,僅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以“蹦床”為關鍵詞的相關案件就高達152件。近十年內,蹦床案件數量逐年上升,引人關注。

相較于蹦床館經營過程中頻繁發生的各類事故和存在的安全隱患,開辦一家蹦床館的流程卻相對簡單。“經營場所符合消防標準很重要,其他方面很少有部門監管,基本沒人來查過。”一家蹦床公園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記者聯系到一家生產基地位于浙江的蹦床游樂園建造供應商,該供應商表示,開辦一家蹦床館只需要辦理營業執照、消防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就能營業。

合格的蹦床館,少不了安全員的身影。疫情期間,安全員小蔡從之前的公司離職,來到了現在這家蹦床館改行做了安全員。“我們看到有顧客做有風險的動作,肯定會及時制止并加以指導和監護。”小蔡告訴記者,其實他之前也不是學體育專業的,很多技能都是來到這里才學會的。

記者了解到,盡管各家蹦床館都按照經營規模配備了相應比例的安全員,但安全員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部分蹦床館聘用的安全員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安全防護技能培訓和急救培訓,蹦床過程中很難給出專業指導。

經常光顧蹦床館的資深玩家周先生告訴記者,客流量大的時候,有些安全員都是臨時雇的,有的就是兼職大學生。“蹦床這項運動還是有一定風險的,安全員不能時刻看護左右、保障顧客安全,有些動作還是要量力而為,不要追求刺激,萬一受傷就不值得了。”

蹦床館安全事故頻發,網紅游樂項目緣何成“危險游戲”?

蹦床館里的安全監控。刁靜嚴攝

無人管轄的蹦床館,

你還敢去嗎?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來看,蹦床這一項目屬于監管盲區——既不屬于體育局和文旅局管轄,也不受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應急管理局的監管。而主管部門的不明晰,事故之后消費者要想追責和維權,是有一定難度的。

記者注意到,消費者在進入蹦床館前,通常都要簽訂一份安全告知書,很多人都沒仔細看就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在告知書上,有幾行字用紅色加粗字體標記了出來——除場館設備、器械自身質量原因造成的損害外,其他責任均由本人自行承擔。

北京市蘭臺律師事務所律師耿子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蹦床館等游樂場所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相應的法律責任需要闡明、厘清,蹦床館簽署安全協議或者免責聲明不能免于賠償。

“蹦床館經營者會通過簽署免責聲明、設置警示牌等方式,告知游客安全風險,這是經營者法定的安全提醒告知義務。”耿子健說,如果發生意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此拒絕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明確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蹦床館和游客簽訂的“安全協議/免責聲明”若排除了蹦床館的安全保證義務、相關賠償責任則屬于格式條款,該約定無效。

“成人參與者進行蹦床運動時,先要進行身體狀況評估和風險判斷,陪同孩子游玩的家長應盡到監護責任,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和身體狀況的設施;安全員應做好現場監督、運動指導和保護工作。”耿子健表示,“避免安全事故發生,最重要的是經營者、參與者、相關監管方各行其責,同時盡早出臺相關領域法律法規,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才能不斷完善行業標準、維護消費者權益。”

健康小貼士

蹦床是一項較為激烈的體育運動。蹦床運動可以有效提高全身血液循環,較好地鍛煉心肺功能與身體協調性。但由于蹦床獨特的運動方式,也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安全隱患。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教授張培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蹦床在起跳過程中,需要全身肌肉良好地協調,才能控制身體在空中的動作和方向。

在蹦床運動中,蹦床者腳踝會受到最大的沖擊力,盡管踝關節是身體承壓最強的關節之一,但在受到身體重量數倍沖擊的情況下,容易造成踝關節損傷,包括肌肉拉傷、韌帶撕裂,甚至導致骨折。沖擊力會沿小腿脛腓骨上傳至膝關節,對膝關節及韌帶帶來一定的沖擊,嚴重者可能導致損傷。此外,腰腹部的肌肉在維持身體平衡狀態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活動過程中的失衡狀態很可能會引起腰腹部肌肉的部分緊張,引起腰部損傷,導致疼痛。蹦跳過程中的失衡可能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著地,引起相應部位損傷,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對頸椎部位的保護,損傷后可能導致不同程度且難以恢復的肢體癱瘓。

因此,張培訓教授建議,蹦床愛好者應在運動前經過充分的熱身鍛煉,預先活動肌肉和關節,有助于避免肌肉拉傷,增強關節的承受力和靈活性。運動時應集中注意力,不要單腿起跳,保持身體平衡,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如果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盡量不要做出復雜的空中動作,避免失去對身體的控制,跳出床外。運動后也要進行適當的拉伸,放松肌肉,緩解因活動帶來的肌肉酸脹或其他不適感。

標簽: 網紅 游樂設施事故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