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香山街道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 打造“上門回收+智能驛站”垃圾分類新模式

時間:2020-08-28 09:27:21    來源:北京青年網    

從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實施以來,北京市海淀區香山街道多措并舉,形成政府搭建平臺、管理單位負責執行、社會參與和居民自覺參與的新格局。近日,記者走訪了解到香山街道在加大垃圾分類知識宣講力度的同時正在打造“上門回收+智能驛站”垃圾分類新模式,結合香山街道多為散居平房住戶的特點,共在平房區域內設置7條、37.2公里的收運線路,共計劃建設10組智能驛站和7個垃圾暫存點,定時定點配備工作人員指導居民垃圾分類,完成垃圾的準確稱重與投放。

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

“您好,我是社區垃圾分類宣傳志愿者,請支持我們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共建美麗家園。”,7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香山街道四王府社區鮑家窯,垃圾分類宣傳志愿者正向居民發放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冊,并詳細的講解了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以及怎么分類,分類后如何處理等相關問題。

記者了解到為增強居民的垃圾分類知識,香山街道結合創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如向機關干部發放《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在辦公室門前張貼生活垃圾分類說明,讓干部在機關是“踐行者”,在家中是“倡導者”;組織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入戶宣傳,向居民發放了倡議書、宣傳冊、投放積分指南等宣傳資料;利用社區宣傳欄、櫥窗張貼宣傳海報及懸掛橫幅,展出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展板、在垃圾桶、樓道設立提示牌等;組織開展宣傳講座、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居民互動問答等專題活動;組織社區居民、學生、幼兒園小朋友參加宣傳活動,參觀垃圾處理廠,直觀了解垃圾變廢為寶的處理,并深入轄區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

據香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我們組織工作人員共走訪街道6個社區、入戶居民達1萬余戶,發放各類宣傳物料近4萬份。從7月中旬開始,我們又結合垃圾分類的新形勢及之前暴露出的問題,開啟第二輪宣傳教育活動,旨在強化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鞏固垃圾分類知識。”

打造“上門回收+智能驛站”垃圾分類新模式

記者在香山街道四王府村北旱河排洪溝路上發現一輛載著綠色垃圾桶的垃圾移動分類回收車,伴隨著“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的喇叭聲,沿街居民紛紛提著自家的垃圾前來排隊投放,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對廚余垃圾和可回收物進行稱重。記者了解到這是香山街道創新打造的“上門回收+智能驛站”垃圾分類新模式中的“上門回收”服務,居民只需在機器上刷一下社區發放的“垃圾分類管理卡”或者輸入個人的手機號,本次投放垃圾的重量和所獲積分便自動計入到垃圾分類智能系統。

記者采訪香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了解到,香山街道多為平房區,尤其第一社區、第二社區和四王府社區三個社區均以散居平房住戶為主,若完全按照“每80-100戶/個”的標準設置“廚余垃圾分散收集桶站”,會導致部分居民家庭的投遞距離較遠,尤其會給很多老年人帶來不便。為了便于平房區的居民投遞生活垃圾,今年7月1日,為平房區居民量身打造的“上門回收”服務正式亮相,目前在平房區域內共設置有7條、37.2公里的收運線路,專業回收人員在每天上午7點至9點、下午5點至7點的兩個時段,上門回收居民的廚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同時完成投放垃圾稱重和積分數據的系統錄入,該服務在試運營一個階段后,會將其他垃圾及有害垃圾納入上門回收的范圍。

記者隨后來到向陽新村,居民李奶奶剛剛將廚余垃圾稱重后投入智能驛站的廚余垃圾桶里,李奶奶說:“社區工作人員上門發放了‘垃圾分類管理卡’,并耐心介紹了智能驛站的使用方法,之前以為刷卡會很麻煩,但這幾天用下來感覺還是很方便的。

記者采訪香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了解到,“智能驛站”模式于7月24日開始投入運營,香山街道共計劃建設10組智能驛站和7個垃圾暫存點,定時定點配備工作人員指導居民垃圾分類,完成垃圾的準確稱重與投放。與普通的垃圾分類驛站不同的是,智能驛站安裝了一套‘垃圾分類便攜式管理系統’,該系統由稱量系統、用戶識別系統、傳輸系統及后臺數據系統組成,具有使用簡便、智能化程度高、可復制性強等特點,特別適合平房區社區居民使用。下一步,香山街道將對標《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政策法規,及時發現轄區內出現的生活垃圾分類問題并予以糾正,繼續提升居民參與率,提高垃圾分類質量,打造垃圾分類工作的“香山名片”。

標簽: 垃圾分類 上門回收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