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十四五”發展帶來大量機遇 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廣闊

時間:2020-12-08 16:16:04    來源:人民網    
從1990年到2020年,短短30年,中國資本市場從零開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廣闊,險資入市大有可為。”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實踐者和見證者,中國人壽集團首席投資官、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壽資產”)黨委書記、總裁王軍輝經常說這樣一句話。

他認為,相比全球發達保險市場,我國保險資金增量空間巨大,未來隨著“第三支柱”逐步完善,險資規模還將迎來更快增長,這是一片巨大的“藍海”。

王軍輝還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十四五”發展勢必為保險資金運用提供大量市場機遇。保險資金應瞄準創新驅動、擴大內需、鄉村振興、區域協調、全面開放、健康中國、綠色發展、軍民融合等重大戰略,加快布局一批戰略性資產。

險資運用經歷4個階段

《國際金融報》: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實踐者和見證者 ,能否結合您所做所想,總結一下保險資金入市以來,經歷了哪些重要階段、發揮了哪些積極作用?有哪些成績和經驗教訓?

王軍輝:保險業復業40多年,資金運用大體上經歷了4個階段。

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行業發展整體缺乏基礎法律和規章制度,早期投資較為粗放,1995年保險法嚴格限定投資范圍之后,投資渠道趨于單一。

2003年以保險資管公司成立為標志,行業逐步走上專業化、集中化發展道路,監管也進一步放開并明確了投資范圍。

2012年以后,行業經歷了一個市場化改革期,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投資品類不斷完善、市場活力明顯增強,同時面臨的內外部風險也日益復雜。

近年來,監管著眼于推動行業改革轉型、穩健發展,在加大規范力度的同時,鼓勵機構走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道路,為經濟社會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

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已達到22.6萬億元,過去10年間復合增長率達16.7%,在服務實體經濟、完善金融市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機構在長期投資過程中積累起專業化投資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利用自身長線資金優勢,為支持國家戰略作出了積極貢獻。據監管統計,目前險資通過投資股票、債券和保險資管產品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支持近16萬億元。

另一方面,保險資金為資本市場培育價值投資理念、穩定市場預期、優化投資者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險資已占A股總市值的近3.5%,占國內債市總規模的近6.5%,以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示范效應,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

回顧保險資金運用40余年歷程,我個人感到有4點至關重要:

一是堅持資產負債匹配,始終把負債資金的成本、期限、流動性需求等因素作為最重要考慮。

二是堅持融入發展大局,在支持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價值。

三是堅持專業化市場化運作,尊重“大資管”行業規律,注重獲取長期投資回報。

四是堅持創新發展,在投資管理體制和機制變革中,不斷提高資金運用水平。

自覺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

《國際金融報》:您認為,未來保險資金運用還能在哪些地方發揮作用?還能朝著哪些方向去進一步推進和深化?

王軍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戰略擘畫,保險資金運用必須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自覺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

一是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重點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主線,繼續成為基礎設施、重大工程等建設資金的提供者,通過權益投資等為實體產業提供長期穩定優質資金,同時積極創新資金運用方式,通過直投股權、債轉股、投資基金等多種形式縮短資金鏈條,高效對接優質資產。

二是發揮大類資產配置穩定作用。在復雜多變和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加的經濟金融環境中,用資產配置方法論為“穩投資”注入確定性。把全面、多元、均衡配置理念放在首位,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主動風險管理能力,著眼于全市場、全品種和多策略,統籌安排各種投資市場和工具運用。

三是堅持審慎穩健投資風格。把風險防范、投資安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用長遠眼光看待市場機會和投資價值。通過挖掘更多符合長期限特性資產,更好地控制風險、服務實體,同時支持保險負債端轉型。

四是推動行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積極謀求差異化發展戰略,基于自身資源稟賦、客群特征、專業側重等因素,探索市場定位和戰略方向,大型機構可考慮以全能型為戰略目標,中小型機構選擇走精品型發展道路,打造“中而專”“小而美”的業務平臺。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更加注重在雙向開放中引入境外先進管理經驗,加快建立更加市場化的內部管理機制、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國內保險資管業整體競爭力。

“十四五”發展帶來大量機遇

《國際金融報》:您對中國資本市場和險資入市還有哪些期待?

王軍輝: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廣闊,險資入市大有可為。如果與全球發達保險市場相比,我國保險資金增量空間巨大,未來隨著“第三支柱”逐步完善,險資規模還將迎來更快增長,這是一片巨大的“藍海”。

我個人認為,保險資金在配置上應該繼續堅持市場化、專業化方向,穩步拓展投資品種和范圍。特別是結合中長期利率下行趨勢背景考慮,為穩定投資收益率可以進一步提升權益類投資占比,重視高股息個股和長期股權投資,抓住長久期利率債配置機會,多元化配置另類資產,加大海外資產配置,重視戰略新興產業股權投資機會等。

“十四五”發展勢必為保險資金運用提供大量市場機遇。比如,科技自立自強上升為國家戰略,在產業體系升級方面,提出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在區域經濟方面,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在對外開放方面,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等。

保險資金應瞄準創新驅動、擴大內需、鄉村振興、區域協調、全面開放、健康中國、綠色發展、軍民融合等重大戰略,加快布局一批戰略性資產,既能增厚長期超額收益,也承擔相對較低風險波動。

標簽: 十四五 中國資本市場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