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2020年南通市GDP總量達10036.3億元 同比增長4.7%

時間:2021-03-01 16:32:45    來源:人民網    

2020年,南通市GDP總量達10036.3億元,同比增長4.7%,成為江蘇省第四個“萬億之城”,標志著南通綜合實力、生產能力邁上了新臺階。

南通堅持“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搶抓區域交通格局、產業布局、城市功能等加速重構的寶貴機遇,推動產業層次、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等各方面同步邁上臺階,加快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明確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努力把機遇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與上海的深度對接,是南通過萬億的重要動力和源泉。”南通市委黨校教授季建林認為,南通市最重要最正確的事情,就是拼命打破交通瓶頸。從過去“南不通”到如今能夠北上南下、通聯四方的樞紐之城,交通蝶變為南通市聚集生產要素提供了極佳載體,也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稅收數據顯示,南通與上海經貿往來非常活躍,2020年全市企業開具增值稅發票金額3.1萬億元,10%銷往上海;接受增值稅發票金額2.5萬億元,12.5%來自上海。

不僅如此,南通市所有的縣(市、區)都和上海相關縣區建立了園區共建合作關系。南通市成立了蘇錫常通跨江融合產業協作聯盟,近3年累計承接蘇南億元以上項目123個,總投資超千億元。

據介紹,南通市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十三五”以來,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80家,較“十二五”末翻番;建成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592家,總數位居全省第四;實施5萬元以上的產學研合作項目3438項,引進建設了60多家技術轉移機構。

“十三五”期間,南通市科技投入大幅增加。2020年,全市有2660戶企業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7.6億元,是2016年的2.2倍。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2180戶,是2016年的2.2倍。2020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達3155.1億元,其中,高新產品銷售收入近2315億元,占高新技術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73.4%。

2020年,南通市新開工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183個、5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47個(其中10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28個),一批來自蘇南、上海的百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落戶南通。在招大項目、引好項目過程中,南通市稅務局建立重大項目黨委委員領辦機制,與企業簽訂《重大項目稅企合作備忘錄》,局領導帶頭深入調研全市284個大項目,問需于企業,為重大項目落地開辟綠色服務通道。

南通市作為聞名全國的“建筑之鄉”,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建筑行業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20年,全市建筑業實現應稅銷售收入4534.6億元,占全市銷售收入總量的15.9%。全市建筑業完成總產值9741.9億元,占全省建筑業總產值的27.6%,不僅是全省第一,更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全市目前共有立項、招標、開工、在建狀態的施工合同13683個,合同金額共計2936.7億元。其中,預計2021年竣工的項目有1441個,計劃投資金額463.1億元。建筑項目的巨大儲備,為全市建筑業發展和稅收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家紡行業是南通市的城市名片,傳統優勢產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目前,全市家紡行業共有納稅企業15155戶,較2019年增加1940戶,其中小規模企業占2/3。全市337家規模以上家紡企業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223.3億元,占家紡行業稅收總額的66.9%。

據悉,南通市濱江臨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區位優勢和工業基礎,已形成五大特色園區為重點的沿江船舶海工產業帶,被認定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五星級示范基地、國家高技術船舶產業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船舶與海工產業市場份額分別占到全國的1/10和1/4。作為江蘇省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南通江海岸線369公里,海岸帶1.32萬平方公里,碼頭227座,萬噸泊位28座,形成了一批功能完善、企業集中、資源集約、品牌集聚的船舶海工產業基地,全市船舶海工規上企業有351家。

標簽: 江蘇南通 GDP總量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