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重塑自媒體運營規則 提升自媒體賬號的“底線”

時間:2021-05-18 17:05: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網友發帖爆料,“有圖有真相”地展示了一個公眾號如何從軟色情賬號轉變為割養生保健韭菜,最后假冒政府公文發布賬號的全過程。

該公號自稱“紅頭文件”,簡介是“屬于政府文件賬號,第一時間同步國家有關部門公告發布”。然而,點開其改名記錄,看見的卻只是“漲粉套路”——注冊時起了個有明顯色情意味的名字,后改為“健康財富之門”,到2019年又從“紅色文件”改名為“紅頭文件”。

如果不是公眾號保留了更名記錄,這門借“紅頭文件”割韭菜的生意,差點就成功了。而其不斷打擦邊球的改名鬧劇,揭露的正是一些自媒體熱衷投機的真相。

近年來,呼嘯而來的互聯網浪潮,孵化了大量自媒體賬號。有人掏空自己搞創作,打造優質內容以饗讀者,卻也有人靠抄襲、打法律擦邊球年入不菲。為此,有一句話叫,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能做自媒體。但是,如果運營者只嗅到金錢的味道,卻不顧行業規則與社會道德底線,只會讓自媒體行業日漸“泥沙俱下”。

在一些自媒體運營者眼中,絞盡腦汁打造“10萬+”爆文,變著花樣“吸粉”,想方設法變現,賣課程、賣產品、賣流量、接廣告才是終極目的。而從打色情擦邊球,到看似“一臉嚴肅”地發布公文,“馬甲”背后藏著的,仍是“韭菜大法”了——打著什么名號容易賺錢就做什么,盡顯投機主義嘴臉,也暴露了這個行業尷尬的現狀。

這些年來,自媒體亂象頻出,有關方面也曾主動出手,但架不住自媒體賬號如過江之鯽,發布內容浩如煙海。更何況,類似“紅頭文件”式賬號,摸準了“搞錢”的門道,吃透了“恰飯”的精髓,知道如何漲粉吸睛,又不至于踩到紅線。

應該看到,受眾媒介素養正在提升,越來越多的粉絲,懂得擇良木而棲。如果一些自媒體賬號,只知道“割韭菜”、做生意,久而久之,自會被聰明的粉絲“一鍵取關”。

而更重要的是,規范平臺生態,加強原創內容保護,讓“復制粘貼”的生意做不下去。同時,重塑自媒體運營規則,從算法上加以傾斜,實現良幣驅逐劣幣,提升自媒體賬號的“底線”。(白晶晶)

標簽: 有圖 有真相 自媒體 運營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