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美容市場各種亂象層出不窮 醫美行業都有哪些“雷”?

時間:2021-10-27 16:38:07    來源:揚子晚報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醫療美容行業快速發展。不過,美容市場各種亂象也層出不窮。一些經營者為了牟取不正當利益,對資質榮譽、產品功效、整形療效等進行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10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21年度醫美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典型案例。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醫美市場虛假宣傳、仿冒混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查辦了一批醫美市場不正當競爭案件,著力規范醫美市場競爭秩序,彰顯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整治醫美市場亂象的決心。

醫美行業都有哪些“雷”,麻辣姐今天帶您排一排。

虛假宣傳醫生資歷、醫療機構資質

全國醫美機構超過3萬家,而拿到美容外科主任醫生證書的醫生不超過5000人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醫美行業的違法問題,可以概括為“三非”,即非法的醫美機構、非法的醫美醫生、非法的醫美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醫美機構超過3萬家,而拿到美容外科主任醫生證書的醫生不超過5000人。實踐中,由于醫生少、需求大,一些醫療機構以所謂名醫名師、專業醫療資質等噱頭,為醫療美容效果背書。

比如,今年6月,北京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現場檢查中發現北京愛悅麗格醫療美容診所有限公司在大眾點評App“愛悅麗格醫療美容”主頁下宣傳的診所醫生李某為原三甲醫院醫生,實際其僅到中日友好醫院進修,而非中日友好醫院正式醫生。

還有些醫美機構標榜從國外聘請專家,實為虛假宣傳。去年7月,四川省綿陽市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在韓美醫療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現場檢查中發現,店內墻壁上張貼的“韓美醫療整形美容—專家介紹”中的“曹某某”“鄭某某”既不是該公司特約專家,也未在該店開展過醫療整形服務,該公司在不能提供其榮譽資質、擅長項目的證明資料情況下,僅憑同行推薦,就進行宣傳。同時,利用微信杜撰自己是從韓國首爾成長起來、有68個分支機構、在國際級連鎖醫療美容機構等虛假情況。

這些醫美機構通過虛構、夸大醫生資歷、醫療機構資質榮譽等方式,給消費者以服務品質保證的假象;甚至將容貌出眾與“高素質”“成功”等不當關聯,編造“整容改變命運”等故事,欺騙、誤導消費者,扭曲審美認知。

虛假宣傳醫美產品功效、服務療效

一些醫美機構制造“容貌焦慮”,要整治“軟文”“種草筆記”等變相誤導

市場監管部門在調查中發現,醫美行業亂象叢生,有的醫美機構虛構診療前后對比圖,有的一味鼓吹產品或服務療效,通過使用虛假案例、虛構療效等方式,對醫美效果進行夸大、虛假宣傳,對風險、后遺癥避而不談。

今年4月,浙江省舟山市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現場檢查中發現定海丹頤美容會所在店里懸掛宣傳牌,號稱通過納米科學技術,將水轉換為納米霧狀粒子,利用熱脹原理,打開肌膚毛孔,形成肌膚覺醒效果,皮膚浸浴于42℃熱水5分鐘,即可防止紫外線造成的傷害多達1星期,并張貼3組消費者使用前后的對比照片。經查該店無法說明宣傳內容的真實性,無法提供相關材料予以證明。

在互聯網時代,不少醫美機構將虛假宣傳搬到網上,一些消費者因在網上看到醫美案例而“種草”。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醫美機構在消費者中制造“容貌焦慮”“身材焦慮”情緒,虛假宣傳、過度宣傳等問題凸顯。

去年6月,浙江省臺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在藝星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現場檢查中發現其在新氧醫美平臺上的“氧氣zuzmc的美麗日記3.11假體隆胸”“愛末回生的美麗日記 6.15 鼻部多項”等醫美案例為藝星集團內其他醫院案例,并非該醫院真實案例,但卻標示“醫院:藝星整形美容醫院(臺州旗艦店)”,使用虛假案例對自身進行商業宣傳,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規范醫美市場營銷宣傳,不僅要清除虛假、夸大宣傳等弊病,也要整治通過“軟文”“種草筆記”等形式進行植入推廣、虛假營銷等變相誤導公眾。

通過“刷單炒信”、直播等方式誤導消費

醫美行業低齡消費者增多,一些機構編造用戶評價、虛構交易、弄虛作假

隨著醫美行業消費群體日益大眾化,消費滲透率提升,低齡和剛接觸醫美的消費者增多。然而,醫美行業單次消費價高、涉及專業知識復雜、決策失誤需要承擔的風險大等特點,使得大多數消費者會通過網絡研究“攻略”“評價”等作為醫美消費決策的重要參考因素。

正因為醫美消費的這些特點,消費評價等原本需要消費者依據真實服務體驗來撰寫的內容,被部分不良醫美機構弄虛作假。一些機構通過“刷單炒信”,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虛構交易、虛假評價,誤導消費者盲目消費、沖動消費,導致出現醫美整形失敗等案例。

江蘇省南京熙涵醫療美容門診有限公司為盡快打開市場,去年6月起,雇傭8名刷單人員,在大眾點評當事人網上店鋪平臺上以消費者的身份下單并支付費用,實際并不消費,交易完成后即退還下單費用,并每單給予30元刷單傭金。至今年1月,該機構共計刷單220筆,刷單傭金6600元,支付刷單費用13.48萬元,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還有醫美機構直接讓自家員工當托。上海美希卓馨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入駐“新氧 App”平臺后,今年1月9日要求公司員工購買項目并以新氧賬號“氧氣 bqwbqo”在“上海美希卓馨醫療美容”下發布日記評價內容,該員工并未實際接受相關項目服務,而是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的方式進行虛假宣傳。

隨著直播帶貨的火爆,醫美機構也開始走進直播間。夢泉時尚(北京)貿易有限公司通過在快手短視頻App上注冊的個人直播賬號進行直播,用以促進自營商品的線上銷售。賀某在宣傳標稱為“花源密語抑菌凝膠”的二類消毒產品實際上不是藥品及醫療器械,卻使用了治療類功能性表述,對消費者產生實際誤導。

據統計,今年1—9月份,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5397件,罰沒金額3.5億元。其中,涉及醫美領域虛假宣傳案件71件,罰沒金額355萬元。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上案件均已責令相關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并依法對其處罰。希望通曝光典型案例,加大以案釋法力度,提醒廣大愛美的消費者,要科學理性消費,切不可盲目跟風,沖動消費。

標簽: 美容行業 醫療機構 醫生證書 服務療效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