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中國首架可以使用手機的航班今早起飛!

時間:2018-01-18 09:44:50    來源:澎湃新聞    

在飛機上可使用手機并連接Wi-Fi了。

1月18日7時,東方航空MU5137航班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目的地為北京,這是一個可以使用空中Wi-Fi的航班。6時28分,澎湃新聞記者登上航班,發現行李架下方,已經標出飛機上可使用Wi-Fi的標識。

據文匯報報道,1月17日21時36分,海南航空HU7781航班從海口美蘭機場起飛,跨過零點飛往北京首都機場。這是我國民航史上第一架允許機上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PED)的航班,跨過了我國民航歷史上的一道門檻。

1月17日,東航、海航陸續發布了飛機上可以有條件地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消息。

當日,東航對澎湃新聞表示,已經制定完成了有關的“落地細則”。1月18日起,搭乘東航實際承運航班的旅客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Pad)、筆記本電腦、電子閱讀器等便攜式電子設備(PED)。

根據《東航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規范》,東航旅客可在飛行全程中使用具有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智能手機)和規定尺寸內的便攜式電腦或平板電腦、電子書、視/音頻播放機和電子游戲機等小型PED設備,但需打開手機飛行模式,關閉蜂窩移動通信功能。

而不具備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等設備,在空中仍然被禁止使用。此外,超過規定尺寸的便攜式電腦、PAD等大型PED設備僅可在飛機巡航階段使用,在飛機滑行、起飛、下降和著陸等飛行關鍵階段禁止使用。

出于客艙安全考慮,在飛機滑行、起飛、下降和著陸等飛行關鍵階段,移動電話、電子書等小型PED設備不允許連接耳機、充電線等配件。而助聽器、心臟起搏器以及其他不影響飛機導航和通訊系統的用于維持生命的電子設備和裝置可全程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低能見度飛行階段等特殊情況下,或當飛行機組發現存在電子干擾并懷疑該干擾來自機上人員使用的便攜式電子設備時,飛行機組有權要求關閉這些便攜式電子設備,旅客應聽從指令關閉所有PED設備電源,并安全存放PED設備。

截至目前,東航能夠提供空中Wi-Fi服務的空中互聯機隊規模已達到74架,覆蓋全部國際遠程航線及166條國內重點商務航線。如旅客選擇乘坐東航提供Wi-Fi服務的飛機,可在艙門、機身、客艙內部發現Wi-Fi標識。

通過提前在東方航空App或東航官網上申請登錄密碼,旅客可在登機后打開手機Wi-Fi功能連接東航空中互聯網絡,體驗空中社交通訊、視頻通話、空中購物、旅行預訂、獲取新聞資訊等上網服務與全球領先的空中實時支付服務。

據上海發布消息,海南航空目前已針對PED設備開放工作,完成包括政策與操作流程修訂、機組人員訓練等。將開放機上PED使用,搭乘海南航空航班的旅客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Pad)、筆記本電腦、電子閱讀器等便攜式電子設備。

17日,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表示,春秋已根據《指南》正式啟動公司評估工作。將盡快完成評估,并提交民航主管部門審議。預計今年上半年,旅客將在飛機上有條件地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

今起坐飛機可用手機 航空公司:不能打電話和上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乘坐國內飛機航線時,起飛前乘客通常都會聽到,“請您關閉手機,包括具有飛行模式的手機,調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打開遮光板,我們的飛機就要起飛了”。這個提示,如今在有些航班上已經改了。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網站發布了《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指南提出,近年來根據中國國情,經過技術測試、規章修訂等一系列工作,認為開放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使用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東航已經喊乘客“開機”,表示從今天(1月18號)起,在東航實際承運的航班上,乘客可以全程使用開啟飛行模式的手機。海航今天凌晨的跨零點航班中,乘客也已經可以使用開啟飛行模式的手機。國航則表示: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方案。那么,根據民航局的《指南》,用手機拍照、打電話、玩手游,以上哪項,今后乘客在乘坐國內航線時可能被允許呢?

去年,交通運輸部通過了對《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21部)第五次修訂。這次修訂,根據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的發展趨勢和國際上的研究成果,放寬了對于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的管理規定,允許由航空公司對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影響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

當時,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副司長朱濤表示,航空公司可根據評估的結果來決定在飛機上使用何種便攜式電子設備。原來政府是禁止的,現在它把這個權力交給航空公司來進行評估,民航局飛標司再制定相應的審核以及評估方法來接受航空公司的申請。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會看到中國的航空公司允許在飛機上使用相應的便攜式電子設備。

幾個月后的現在,朱濤說的這個“不久的將來”已經來臨。

海南航空表示,已針對便攜式電子設備開放工作,完成包括政策與操作流程修訂、機組人員訓練等。從1月18日起開放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使用。中國國航則表示,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方案。

北京時間1月18日零點,東航有181班跨零點航班上的旅客已經成為該公司第一批在飛機上合規用手機的乘客。中國東方航空運管部副總經理張恩輝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采訪時表示,可在飛行全程中使用具有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和規定尺寸內的便攜式電腦或平板電腦、電子書、視/音頻播放器和電子游戲機等小型PED設備,但需打開手機飛行模式,關閉蜂窩移動通信功能。而不具備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等設備,在空中仍然被禁止使用。

不過,您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在“高空”玩手機,和在地面還是不太一樣,仍舊有所限制。而根據民航局的《指南》,在低能見度飛行階段和飛機疑似受到便攜式電子設備干擾,這些情況下,應禁止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

同時,另一個限制使用的情況就是,在空中應關閉便攜式電子設備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包括語音和數據。東方航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馳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對應到手機上就是手機4G、3G信號打電話、上網的功能。關閉了手機除了藍牙外的無線通訊功能(包括wifi和4G語音和數據)的手機可以在飛機上使用。”

那么,如果現在可以這樣做,以前為何一定要在乘坐國內航線時全程關閉手機呢?

對此,《航空知識》雜志副主編王亞南表示,近些年,機載設備等有了進步,“一個是機載的導航設備,現在它對于抗電磁干擾的能力也在增強,因為設備在進步。另外,現在的手機它的輻射強度,包括信號的頻段也都變得更穩定。”

在民航局的《指南》中提到,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眾對飛機上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特別是使用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也在設計和制造環節考慮如何防止便攜式電子設備干擾。航空無線電技術委員會(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Aeronautics,簡稱 RTCA)先后發布行業標準,提出了航空器抗便攜式電子設備電磁干擾的技術規范,這也為進一步開放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奠定了基礎。

王亞南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采訪時稱,未來,能否提供“飛行中使用手機”的服務和飛行安全的保障,是航空公司需要衡量的重要內容。

服務要好,而安全更是基礎。目前,航空公司可根據其評估結果來決定在飛機上使用何種便攜式電子設備。一方面,要考慮某種便攜式電子設備對飛機通訊環境有多大影響,另一方面,需要評估某一架飛機自身抗干擾能力有多強。

對此,中國民航干部管理學院教授鄒建軍告訴中國之聲記者,評估相當復雜,“這一架飛機自身的抗干擾能力有多強?我們的機型有多復雜,還有從時間上講,有五年的飛機,有十年的飛機。當然還包括手機有多少型號。”(來源:澎湃新聞、中國之聲)

標簽: 中國 航班 手機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