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失控奔馳”事件不能視作車主與廠家“私事”

時間:2018-03-22 14:42:45    來源:新京報    

奔馳“生死時速”事件涉及公共利益,希望警方和汽車質檢部門盡早介入,用縝密調查也借助技術手段去廓清真相。

是事故還是故事?是車輛現離奇故障還是車主“說謊”?因“定速巡航失靈,奔馳在高速120碼狂奔一小時”的驚魂情節而吸睛無數的奔馳“生死時速”事件,如今已在多方的各執一詞中陷入羅生門。

最新進展是,據《新京報》報道,當事車主針對“失控一小時內踩了幾次剎車?”“闖關卡時時速真有120?”“為何剛死里逃生又開‘失控奔馳’上路?”“為何遲遲不公布‘失控奔馳’行車記錄?”等多個質疑,逐一作出回應,稱其間自己只踩了兩次剎車;監控攝像會有延遲,但是車速絕對是120;堅持駕駛涉事車輛是因“職責在身”;有可能行車記錄儀也死機……

毫無疑問,開啟定速巡航后失控近一小時,無法減速和停車,只能以120碼“飛馳”,行駛約100公里后開車門降速才安全停下……這超乎很多人經驗化認知的情節,若全然屬實,足以撥動大眾的安全神經,于是此事迅速發酵成了公共輿情事件,一眾職業賽車手、汽車工程師、了解路況者的強勢圍觀與“各表一枝”,讓其輿情熱度高燒不退。

盡管聚訟紛紜,但此事仍處在信源主要依靠涉事關鍵兩方(車主和廠家)單方發聲、“質疑與反質疑”隔空對峙的階段。看上去,這仍像是車主和廠家的“私人糾紛”。而公眾只能靠行為、動機、回應等是否自洽來推測真相,而不能憑著權威調查對真相的還原去評判是非。

▲“失控奔馳”快速通過已清空的收費站通道。圖/中新網

可本質上,這起事件已不只是車主與廠家之間的“私事”,而已涉及公共利益:在高速上120碼飛馳1小時,要么是車出了問題,要么是人出了問題,無論是誰出了問題,都已危及他人乃至公眾安全,也都需要有人對其負責。

在此事中,如果是車輛本可正常行駛,個人卻有意在高速上持續120碼不減速,那已涉嫌危及公共安全,破壞社會秩序,還有可能觸犯“危險駕駛罪”等,若車主謊稱不能剎車而向交管部門謊報險情,高速公路系統為其采取緊急措施,那還屬于擾亂交通管理秩序的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

而如果是涉事汽車真的車輛定速巡航、ECU(“行車電腦”)、剎車燈各種保障離奇地同步失靈,那就是產品質量問題,這也會損害廣大車主的安全。果真如此,設若問題汽車不只是一輛而是一批,那涉事公司該召回的當召回,該賠償損失的不能輕易卸責。

鑒于此,希望警方和汽車質檢部門不妨盡早介入,用縝密調查也借助技術手段去廓清真相,用真相層面的“充分供給”,消弭確定性事實“真空期”的社會疑慮和恐慌,也為后續追責提供支撐。

奔馳“生死時速”事件涉及公共利益,在真相撲朔迷離的情況下,誰也沒法排除“萬一”,誰也不好妄斷是非,只能兼聽。而兼聽的聲音中,就該有權威公正調查下的確鑿說法。(來源:新京報)

標簽: 私事 車主 廠家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