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即時 > 正文

央視網邀請澳門青年代表李卉茵出席“參與世界改變的中國青年”演講節目

時間:2020-07-21 16:04:17    來源:創商網    

央視網于2020年五四青年節開始播出特別策劃演講節目——《飏聲/ Listen To China》,邀請16位在科技、民生、文化、教育等不同領域“參與世界改變的中國青年榜樣”走上舞臺,通過 18 分鐘的演講,分享個人經歷、 思考與觀點,展現在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同呼吸共發展,尤其是中國青年參與其中,所做出的令人喝彩的成績,致敬新時代奮斗者,塑造青年奮斗者群像,傳遞中國精神。

澳門中華昆曲文化協會大會主席李卉茵博士,作為澳門唯一的代表,參與了此次節目,演講標題為“當鏡海遇上牡丹亭”,講述她由昆曲愛好者,到身體力行,向世界推廣昆曲的故事。央視網《飏聲》節目把演講剪輯成節目——“400歲又如何?澳門小姐姐讓你一秒迷上昆曲”,并進行全網推廣,瀏覽量超過兩百萬。許多網友紛紛轉發點贊,都評論道:“被美到了”、“好有氣質”、“雅到極致”、“這個身段愛了愛了”…

發掘四百年昆曲與澳門的淵源

國潮為現在年輕人流行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讹r聲》節目希望從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不同展現形式為切入,展現工作奮斗在這些領域的青年榜樣在創意,商業產業化,或者傳承方面,對于華人世界乃至全球的突出貢獻和影響。

李卉茵認為,能代表澳門這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登上節目,非常榮幸。她指出:“創作《牡丹亭》的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曾游歷澳門,或許他是在這種中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寫下不朽傳奇《牡丹亭》。所以我生活的這片土地,就是《牡丹亭》創作靈感的來源地。在澳門文創基金的支持下,我聚集澳門年輕的光影舞臺創作團隊,結合中國國潮文化及京劇大師王珮瑜,準備在年末推出全新的澳門世遺版“夢影·牡丹亭”昆話劇。這是史上第一次把湯顯祖和澳門的淵源搬上舞臺。由熱愛昆曲的澳門人,到成為制作劇目推向世界的澳門人。我感覺這是一份奇妙的緣分和自己肩負的責任。就像當初我聽《牡丹亭》,第一次被昆曲驚艷。而如今,我將以另外一種身份站在昆曲的身邊。“

在中西交融之地為中華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今年是澳門申遺成功15周年,也是李卉茵跟昆曲結緣的第8年。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昆曲愛好者,同時也是澳門文化局頒發的“澳門文化大使”,李卉茵認為,澳門人的身份給了他很多向世界推廣昆曲的便利。

她說:“人們或者很奇怪,為什么一個澳門人會積極推廣昆曲這一門中國非常傳統甚至有點小眾的文化藝術。但我認為,澳門中西文化的背景讓我可以用新鮮的視角為中華文化注入新鮮血液。比如運用現代的科技手段,比如加入一個較為西方的劇場元素等等。國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中,強調澳門是中華文化傳播中心的功能和定位,是澳門熱愛中國文化的青年的大好機會。未來我將盡我所能,讓昆曲光鮮時尚,希望再過十年,二十年,百年,千年以后,還有人像我一樣熱愛昆曲,敬畏昆曲,講述著跟昆曲有關的故事,讓昆曲真正地活著,鮮亮地活著,也讓我們祖國的文化可以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熠熠生輝。”

本文來自:中國商務新聞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