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即時 > 正文

來格調藝術館的24小時書房,約會一段時光

時間:2020-08-10 14:56:35    來源:創商網    

想坐在塞納河邊咖啡館9點的露臺,一邊攪著勺子,一邊就著微涼的風翻夏加爾的畫冊;想繞到巴黎九區的歌劇院,仰著脖子看它屋頂兩端的巴洛克小金人;或者去橘園,猜莫奈失明前最后一刻,記住的光是藍色還是紫色。難過的時候,我會想起佛羅倫薩的美第奇花園里,羅馬皇帝阿德里安沉到河底的愛人Antonius雕像的漂亮鼻子;想去京都的隆安寺,在枯山水間讓心情由沮喪變為安寧。

可是此刻,帶著口罩的我埋頭刷手機,不忍心揭穿同一地鐵車廂里一樣需要被擺渡的人。

我們離文藝,也許真的越來越遠。可是詩就一定在遠方么?

最近在天津河東區津塘路地鐵旁落成的格調藝術館,除了一條藝術畫廊,還有一間24小時書房,它給予大家的是平等享受藝術的機會。大眾可以免費閱覽6000余冊偏重藝術、生活、設計和時尚主題的圖書,包括2000余冊購買和維護成本都很高的珍貴外版圖書。書房里還有500余種、4000余冊雜志,包含超過160種時尚類和110多種生活類雜志。其中,有75%以上是國內難以訂閱的外版雜志。

這些裝幀精美的圖書和雜志全部由專業團隊全球采買而來。工作人員為此費了不少心思,花了不少銀子,前前后后忙了好多個月。

在這間24小時書房,我們能找到德國權威藝術出版社TASCHEN出版的全套30多本的“藝術大師”系列,從米開朗琪羅到雅克•塔蒂,從達利到諾曼•洛克威爾,大師們畢生作品的原圖和解說盡在其列。就連波普鬼才安迪·沃霍爾創作的七本手工藝術家的書,24小時書房也有收藏———TASCHEN出版社把其中從未再版過的五本也收錄成合集,并盡可能復制了沃霍爾原作的格式、尺寸和紙張。

97ec8435017a401d9a86f0e46309c47

這里還私藏著全球發行量僅2500冊,迪士尼不為人知的動畫圖片和20年代的影片膠片收藏,保存著《星球大戰》包括腳本頁面和現場攝影資料在內的絕密檔案。很難想象,在2020年的天津,翻開書頁,時空另一端的大師可以見到對他心懷好奇的你。

這間24小時書房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何種改變?

這處300平米的空間被打造成了溫暖雅致的閱讀室。錯落有致的櫸木書柜里,擺放著各類藝術書刊。洛可可風格的手繪布藝屏風隔開了取書區與閱覽區。藍色地毯和法式桌椅讓人想起巴黎的雅克瑪爾·安德烈美術館,那些與好友相約,點上幾個甜品,一壺茶,細細打量藏家經歷半個世紀的遠行后獵到的寶物,任眼光落到桌上講究的芍藥插花上的舊時光。

如果是在一天結束,你的手離開發燙的鍵盤和電腦,在24小時書房里伸個懶腰,工作人員此時會為你免費送上一碗暖胃湯羹。也許你此刻正與愛人分離,又想在5G時代鴻雁傳音,工作人員會等你寫一封書信,現場教你完成火漆封印,轉天幫您將書信寄給那個幸運的人。書看得累了,就起身看看窗外的書齋庭院和枯山水庭園。24小時書房可以是一個家。

真正的藝術陶冶不是看幾場花費不菲的展覽,它需要在時間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最終使人察覺周遭環境和人最細微的美,生出理解和感激。

在24小時書房隨手選來一本《花色指南》,書里會告訴我們花葉之間最合適的間距和褶皺。作為第一本按顏色來給花分類的參考書,它獨擁400種處于巔峰時期的鮮花,并配有Putnam & Putnam在布魯克林工作室拍攝的精美照片。這樣可愛的書出自擁有97年歷史的老牌出版社PHAIDON,創立于黃金時期的歐洲藝術之都維也納,數十年如一日地延續著具有權威性的藝術啟蒙。

aaa49d89adc0c912d5da8068daa7587

還記得JR,那個和永遠消失了的法國女導演瓦爾達在2017年搭著面包車,沿著不知名的小村莊,尋找陌生臉孔和他們背后故事的攝影師么?今年他的鏡頭記錄了500位在新冠一線忙碌的法國醫護工作者。他們的照片被制成巨幅海報,覆蓋了夏天巴黎巴士底歌劇院的外墻。24小時書房里,竟然有這位公共藝術家的第一本繪本,一首抒情又動人的皺紋頌歌。書房珍藏的《皺紋》一書是2019年10月JR在布魯克林博物館舉辦的大型展覽的配套出版物。黑白臉孔上的皺紋像樹的年輪一樣記錄著歲月、經歷和情感。

格調藝術館的24小時書房可以是家,是自習室,是精神旅行地,卻唯獨不會帶來束縛。這里滿柜的原版畫冊和最負盛名的出版社,不是要灌輸怎樣的審美最高級、最正確,只希望人們能夠擁有這樣一個空間去思考、去幻想。

5672ed2b6e3b9248a67fb805b6979f8

聽書房的工作人員說,這里還會定期舉辦高水平藝術類活動和沙龍。這處空間里所有不求回報的投入和創意,都是為了踐行 “藝術是大眾的”。“大眾”的概念一直在演變,從指代法國大革命時期連長褲都沒有權利穿、沒有財產的工人,演變為前蘇聯被統一審美觀填鴨的工業城市居民,再到英美50年代以后被通俗文化滿足了的商業芻狗。幾百年來,“大眾”雖然獲得了名義上的身份平等,卻被傳統而需要積淀的審美藝術隔離在外。

就像書房里我很喜歡的那本書:《了解自己,認可自己,身體:攝影集》。從幻想到現實,從好奇到癡迷,我們的身體往往比緊繃的、面對陌生充滿戒備的大腦神經誠實。那一碗深夜的暖胃湯羹,將幾千冊購買和維護成本都很高的外版圖書不計成本捧到讀者面前的決心,也許只為讓我們不要像賽琳納在《茫然茫茫黑夜漫游》里,感慨的“我們不再有足夠的音樂來讓生活起舞”。希望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有機會了解自己,找到生活的樂趣。

格調藝術館的24小時書房告訴你,每個人都應該看見無數種可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