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民生 > 正文

地攤經濟為何突然火起來了?辛苦卻也開心

時間:2020-06-23 15:40:23    來源:證券時報網    

即便過去了好多年,每次我們經過深圳梅林的那座天橋,我和我的朋友們總會提起曾在這里擺燒烤攤的老板,當年看著他從一個人擺地攤,到夫妻檔,到小娃幫著送貨,到回老家蓋房……生意越做越好,熟客越來越多,不變的依舊是天橋上那塊地,從未另起門戶。

樓下的燒烤攤老板

在我住的樓下,深圳北環路上,有座天橋,過路行人不算多,但天橋兩端,連接著深圳比較集中的居住區域。當年每天晚上九點半,天橋上便會有個年輕人支起一個燒烤攤,我在這家吃了10年的美味燒烤。

老板是個小伙子,人瘦瘦的,話不多,簡簡單單的燒烤爐旁邊有個不算大的泡沫箱,里面加著冰塊存放著各種肉串烤腸。品種有限,但手藝極好,尤其是羊肉串,不肥不膩,入口極香。依稀記得,老板是湖南人,很早就來到深圳打工,做過幾項工,都沒太久,看到朋友擺攤,門檻低,投入不大,琢磨著就在這個天橋上整了個燒烤攤。

每次和朋友光顧他的燒烤攤,我們總會跟老板閑聊兩句,建議他多加些品種。“凌晨三四點收攤,回到出租屋睡一會,中午起來就備食材,肉串都是我自己串的,不想批發那些現成的,成本貴,肉還不好。就我一個人,人手有限,串不了太多,也帶不過來。”老板說的時候,眼角瞟了下旁邊陳舊的自行車。有好幾次,我帶朋友來天橋吃燒烤,到早了,等了會,就會看到老板吃力地推著掛滿食材包的自行車慢慢上來。

剛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就我們這一攤,三五朋友,葷素搭配,吃下來不足百元,就著啤酒,邊聊邊吃,一個小時吃完,旁邊頂多增加兩三攤。老板從身后抽出簡單可收的小桌椅,靠著橋邊盡量不擋路的地臨時擺位,人走收攤,一切都很簡陋。吃了好幾年,慢慢人多了,經常我們再去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三五群黑影已經開吃。后到的人還沒位,因為老板準備地簡易桌椅不夠,有的人會等,有的人直接打包帶走。問老板:“我就住在這旁邊的樓上,能點餐送貨嘛?”老板搖頭,就他一個人,小攤生意,忙不過來,哪有人手去送貨?

再過幾年,老板娶了媳婦,帶著媳婦一起擺攤,品種豐富多了,葷素菜品各有十幾樣,以前的破舊自行車也換成了快捷的電動車。老板繼續忙乎著燒烤,媳婦在旁邊翻找加菜,時時接到電話,開著電動車去送外賣。因為實惠好吃,聞名而來的吃客越來越多,老板的“夫妻檔”越來越紅火。曾經問過,生意這么好,沒考慮租個門面,開個燒烤店?老板依舊羞澀地笑笑:“門店太貴,租金高,給房東打工完剩不了幾個錢了。”想著我們每次一大幫人吃喝痛快,人均不過三四十,實在是劃算,大概老板擺攤燒烤的利潤不高,賺得不多,撐不起門面吧。

后來幾年,我們還是經常光顧家門口的這個燒烤攤。有段時間,老板一個人忙碌,不見了媳婦,說是回老家了。又過了幾年,有個五六歲的孩子跟在身邊打雜,據說家里還有個小的。某日,去的晚,就剩下我們這一桌閑聊著,看老板不忙,拉上老板一起擼串。慢慢就聊開了,想不到,十年的燒烤攤,不僅讓他成了家,養活了兩孩子,賺的錢業在湖南老家蓋了兩棟房子,老丈人逢人就夸找對了女婿,在深圳賺大錢。

原來,不租門面是為了控制成本,控制人手,小本經營大買賣,不知不覺就積攢了身價。老板謙虛地說:“我有個朋友,這些年,在布吉那邊也是擺攤燒烤,存了些錢,在布吉買了套房呢,現在房價都漲了幾倍。小攤生意,辛苦,但也開心,憑著自己的努力,有了家,給家人安定的生活,我挺知足的。”那天,老板高興,多喝了幾杯。

好久不見那個燒烤攤了,為了城市建設、街道環境衛生,也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要求提高,老板結束了長達十幾年的燒烤攤生意,回了老家。我們經常提起,認為老板應該是心滿意足的,跟隨著深圳快速發展的那十幾年,他也積累人生中扎實的經濟基礎,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小生意大買賣

白手起家,從地攤開始,創造自己的奇跡,這樣的真人真事并不少見。

在我們的身邊,尤其到了晚上,隨處可見各種地攤。說起地攤,大多數人都很熟悉,琳瑯滿目的小商品、五顏六色的糖果零食、稀奇古怪的小飾品等等,價格低廉、質地一般,勝在價格便宜、采購方便。很多年輕人的創業,是從擺地攤開始的,每天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的收入,積攢了創業的資本,積累了經營的經驗,還可滿足一個家庭基本的開銷。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地攤經濟一度消失,尤其在一、二線城市里,寬敞干凈的街道上,是完全看不到地攤痕跡的。

取締地攤不是沒有原因的,一輛小推車,一塊地攤布,就地開張,四處游走,人多手雜又素質不一,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一方面影響市容市貌,另一方面又存在社會治安隱患。取締是為了城市更健康地發展。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李克強總理在答中外記者問時特別點贊了成都的“地攤經濟”。他說:“我們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范,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 真實的數字讓人心跳和激動,10萬個就業崗位,以三口之家計算,就牽涉30萬人口的生計。一個成都釋放的“攤位”活力,讓人們感到振奮,也讓人感到重新審視地攤經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李克強總理考察山東煙臺一處老舊小區;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地攤經濟的復蘇,也將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現在重提“地攤經濟”,其實可以算是一個進步。地攤和大中企業、小微企業一樣,都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發展“地攤經濟”不是心血來潮,不是疫情之下采取的一時之策,而是疫情之后也應繼續支持發展。表明這樣的態度,會給公眾吃下一顆“定心丸”。

近日,中央文明辦主動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這是發展“地攤經濟”的積極信號,但繁榮“地攤經濟”需要謀思長遠之治。顯然,只要符合相關政策、合理規劃,不影響市容市貌,鼓勵地攤經濟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序規范不擾民,才是大家愿意接受的升級版地攤經濟,才能避免“自己砸自己飯碗”、再被清理取締,也才可能常態長存下去。

標簽: 地攤經濟 復蘇 火了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