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熱圖 > 正文

“乘風破浪的姐姐”寧靜的家鄉貴州和她一樣有看頭

時間:2020-06-24 08:12:34    來源:鳳凰網    

這個夏天,一群“乘風破浪的姐姐們”踏浪而來,時光沉淀下的魅力讓許多“后浪”頓時顯得黯然失色。姐姐們各有閃光點,但要論話題度和好感度最佳的,大概非寧靜莫屬了。

無論是給節目組送豬飼料的意外”靜“喜,還是毫不避諱地表示自己覺得“女團舞有點母,所以想跳得雄性一點”的“靜言靜語”,又或者是“自己為什么不哭”的”靜靜“思考,自節目播出以來,一往無前的“靜靜子”就頻頻霸占熱搜。

許多年前,楊瀾曾在博客里用“爽爽的貴陽女人”形容寧靜:“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之于女人更是如此。通常人們在談論城市間的差異時,總是不忘把女人做一番比較。女人,已然成為城市的一枚標識。說起貴陽,我突然想起了‘大眼睛’寧靜,一個很率真的貴陽女人。”

出生于貴陽的寧靜,骨子里有著貴陽女子的豪爽與率真。而貴州這個地方,山與山相連,水與水相接,景致美不勝收,和“靜靜子”一樣,是個不折不扣的寶藏女孩。

這個夏天,寧靜和她的家鄉可能都要C位出道。鳳凰網旅游邀請3位旅游作者,分享他們眼中最值得探訪的貴州印象。

01.貴陽:一山一水,麗質天成

貴陽這座城市的官方宣傳語“爽爽的貴陽”一語道盡城市特質,是避暑勝地的涼爽,也是當地人的爽朗。

推薦人:寒江

從秦漢時期的西南邊陲流放地到明清時期的繁華之城,再到擁有眾多古跡的古城,如今的貴陽已變成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省會城市。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盡顯麗質天成。

作為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全國著名的避暑之都,貴陽自是多了幾分舒適與恬淡的氣息。

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高達39.19%,茂盛的植物為空氣提供大量的負氧離子,不愧享有“林城”的美譽,感覺每一次呼吸都是一種享受。

貴陽,盡管許多人將它作為中轉,但并不代表它是個沒有故事,不值得逗留的地方。無論是黔南第一山黔靈山的詩情畫意,還是藏著貴陽文化精髓的甲秀樓,又或是帶著書香之氣的陽明祠,爽爽的貴陽自有其魅力。

到了貴陽,去黔靈山走走吧,它因素有“黔南第一山”而聞名,這里地質構造復雜,清泉怪石、峰巒疊翠、深谷幽潭,隨處可見,是貴陽最著名的旅游和朝拜圣地。黔靈山與七星潭、獼猴觀賞園、麒麟洞、弘福寺、黔靈湖等景觀共同組成一個綜合性公園。

走進園內,宛若步入一個綠色的世界,滿眼盡是惹人喜愛的碧綠青翠,一步一景,濃淡相宜。從擅山泉涌出的泉水,形成七星潭,它們分別是搖光潭、開陽潭、玉衡潭、天權潭、天璣潭、天璇潭、天樞潭。蓮花盛開潭中,楊柳低垂潭邊,潭水幽深清澈,頗為神秘。

幽靜的山谷間建有野生動物觀賞園,是獼猴和各種珍貴動物的棲息之地。園子始建于30年代,后又幾經整修,建了幾處供人們休息的長廊和亭子。起初,園內生活著幾只獼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獼猴越來越多,現在已有幾百只,它們不怕人,竟成了黔靈山不可多得的一景。

麒麟洞因洞內的鐘乳石酷似麒麟而得名。1941年和1949年,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曾先后關押在麒麟洞。洞內空間寬敞,可同時容納上百人。走進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涼意瞬間襲來,石壁上鑲嵌著彩燈,在燈光照射下,麒麟洞如夢似幻,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萌生了敬畏之心。

弘福寺在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赤松和尚主持創建。赤松在此廣納弟子,名聲遠揚,以致這里一直是僧眾研修的地方。沿著“九曲徑”拾級而上,蜿蜒至頂,便是弘福寺的位置。寺院香火十分旺盛,虔誠的信徒來來往往,為自己或家人誦經祈福。而在建寺之前,明朝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被黔靈山的秀麗風光所吸引,便把此地記錄在他的游記里。1944年,經我國地質學家考察,弘福寺正是第四紀冰川遺跡“冰窯”的所在地。

現在,黔靈山就像貴陽人的后花園一樣,是休閑游玩的好去處。靜聽流水娟娟,鳥鳴聲聲,行走間,如置身山與水交融的詩情畫意里,讓人流連忘返。或登高極目遠眺,高低起伏的山巒,連同城市的風光,一覽無余。

近幾年,沉浸在歷史文化氛圍中的貴陽又抓住新時代帶來的機遇,迅速發展成鮮活真實的大數據之都,蓬勃發展,欣欣向榮。更驕傲的是,生活在現代繁華的都市,卻能覓得一份寧靜與安詳。

02.黔東地區:跋山涉水者的天堂

說起貴州旅游,黃果樹瀑布是最早聞名遐邇的。然而,貴州除了黃果樹瀑布,深閨里還隱匿著多少綺麗山水,連貴州人都數不過來。

推薦人:黃橙

在黔東地區,梵凈山、西江千戶苗寨、小七孔、大七孔都是貴州風光之翹楚。一路走下來,你就會明白,只要你愿意爬山涉水,貴州就是你的人間天堂。

長久以來,貴州都以黃果樹瀑布為地標,這幾年忽然發現,梵凈山這塊上大下小、看似一觸即傾其實巋然不動的蘑菇石,才是后來居上的貴州新地標。據專家考證,立于懸崖邊的蘑菇石已經在風霜雨雪中飄搖10億年以上。走近它,在云霧繚繞中,你更會有一種魔幻感,感覺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遠比現實中的藝術家們更有想象力。

其實,海拔2000多米的梵凈山頂不僅有玉樹臨風的蘑菇石,而且還有為天地點贊的酷似大拇指的山峰——紅云金頂。這個垂直高差達百米的孤峰,在頂部中央疑似被神斧劈開,傷口有十多米深,前人為兩個山頭架起天橋,左右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由此印證現在佛向未來佛的交替。

攀登紅云金頂,山路陡得要用雙手爬,恐高癥患者最好別攀登。不恐高的人一定要去體驗孤峰絕壁之上當一個“武俠高手”的快感。若有霧來,這種感覺就更好了。

喜歡發思古之幽情的人也有可探尋的東西,比如那塊厚重的賜敕碑是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當時的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凈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跡、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又比如老金頂下現存有兩塊禁山碑,是清代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十二月由巡撫部院、按察使兼管驛傳事麟慶、貴州布政司按察使李文耕為嚴禁砍伐山林、開窯燒炭以培護風水而立,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環境保護法之一。

梵凈山主峰似乎沒什么水景,不過下得山來,花幾元錢坐景區班車就可以去亞木溝欣賞清澈迷人的水景。

亞木溝是梵凈山的一條主動脈,清流奔騰,柔腸百轉,承載水流的要么是頁頁巖,要么是紫袍玉帶石,其美幻足以醉人。亞木溝的水是梵凈山的云霧做的,本性澄澈,又跌宕起伏。順著峽谷行走,用慢門來拍攝形態豐富的流水,詩意的水便有了與之相悅的表達方式。

亞木溝溪流下方有幾家民宿和餐館,屋前清流淺水中,有孩童在嬉戲,有村婦在洗滌,還有人在淺水中遛狗,害得一群鴨子很恐慌。夜色降臨,坐在清流旁,聽聽水聲,望望星空……這一切景物都像新桃花源記。可以說,有了亞木溝的夢幻溪水,梵凈山景色才臻于完美。

這幾年,位于黔東南的西江千戶苗寨迅速躥紅,除了它是中國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可以在此一覽苗族多彩多姿的風情之外,還在于它有世界上獨特而迷人的壯觀夜景。

你可以想象一下,由10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的千戶苗寨,黃昏時分家家亮燈的恢宏景象,這片燈光起伏的海洋,站在合適的角度看,竟然還呈現牛頭的形狀。

苗族人對牛極為崇拜,因為他們世世代代都是農耕民族,在每年的水稻種植中牛是苗族人犁地的得力伙伴,也是維系苗族人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支柱。這“牛頭燈光秀”不是刻意營造的景觀,或許是苗族人愛牛愛過頭產生的幻覺。

一條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千戶苗寨而過,沿河兩岸坡地上分布著苗族的吊腳樓,有舊宅,有新樓,數座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風雨橋連接著兩岸民眾的交往,如今也成了旅行者拍攝美景的最佳平臺。村寨邊有大片的梯田,如果住在苗寨,還可以欣賞到苗族同胞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

自從開發成景區之后,西江千戶苗寨的主街商業化了,然而它仍然是中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最完整的地方,猶如一座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讓人們看到它悠久的歷史和融入現代生活的真實生活。行走其間,常能偶遇一些充滿少數民族風情的表演。

在白水河畔的橋亭旁,幾十個盛裝的苗族老人圍在一起唱古歌,用的是苗族古語,雖然聽不懂,但是那悠長的詠嘆調,總讓人想到萬物起源、天地洪荒以及古代苗族人不斷遷徙的辛酸史。像這樣的古歌演唱,或許是景區刻意安排的,然而,老人們卻沉浸其中,享受著清閑的日常。

貴州的山水,看著看著就醉了,此情此景下,配上熱騰騰的酸湯魚火鍋,誰說人間不值得?

03.貴州風味,被私藏在古鎮里

要論在古樸的風景里品嘗質樸的貴州味道,還得去到貴州的古鎮里。它們風情萬種,它們各自精彩,它們共同繪制了貴州這個多民族聚居省份的風味圖鑒。

推薦人:馬達

比如,在貴州黔東南黎平縣,有一個入選世界基尼斯記錄的鄉村古鎮——肇興侗寨。侗寨建于山谷盆地中,四面環山,古樸原始,兩條溪流匯成小河穿寨而過。肇興不僅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還有著“中國最美鄉村古鎮”、“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侗鄉第一寨”等美名,其鼓樓群還被評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這里沒有點評網上五星的“網紅”餐廳,供應吃食的,多是平常飯館,用當地風味的糯米飯、油茶、酸湯牛肉、腌魚祭奉來客的五臟廟。漫步于侗寨里,隨意走進的小吃店,即便不是老字號,但能保證承載著侗寨味覺的回憶,還有許多待人挖掘的舌尖驚喜。

貴州旅游的一天,是從早上蒸籠里的糯米飯開始的。而在肇興,更有著“一家做飯全寨香”的說法,而這飯,正是蒸籠里入口噴香的糯米飯。一鍋冒著熱氣的糯米飯,配著一盤烤得滋滋作響的五花肉,就是令人流連忘返的“古鎮之光”。

除了烤肉糯米飯,絕對少不了就是炒油茶。與其說是茶,倒不如說這是一碗菜,但對侗族人而言,這充饑健身、祛邪去濕、開胃生津的油茶,更像是三餐必備的健身飲料。

此外,還有非吃不可的純粹酸湯和新鮮牛肉的組合,還真能讓人鐵了心耐心等待,方不辜負時間發酵之下的味覺“刺激”。

還有還有,侗族是崇拜魚的民族,腌魚更是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這是最傳統、最珍貴的食物。

如果哪天有幸被侗鄉老人以此物接待,足以佐證你的“貴客”身份,以及侗寨人的滿腔熱忱。

但凡到過貴州的旅人,在街頭覓食時多少都能看到掛著寫有“豬腳”的店招牌,而這“豬腳”之前的關聯詞,絕少不了“青巖”二字。這座距離貴陽市區不過40分鐘車程的古樸集鎮,與鎮遠古鎮、丙安古鎮和隆里古鎮并稱為貴州四大古鎮,但其中唯有它,因一只“豬腳”打響了名氣。

不少貴州本地人,甚至不惜驅車幾小時來到此處,只為尋覓地道的青巖豬腳。實際上,除了盛名在外的豬腳,古鎮里還有眾多值得嘗試的特色風味小吃。

青巖地處貴陽至惠水和云南、廣西之間,憑借交通要道的優勢,青巖匯集了各地商賈,也同步匯聚了不同風味的美食。這些美味在青巖廚師的再創作下,將本地口味融入其中,成就了集川、黔、湘、粵、蘇等菜系風味獨特的“古鎮味道”。

如今古鎮上風靡的美食,無不是經過挑嘴食客和漫長時光的淘洗,從古延續至今。鹵豬腳、菜汁米豆腐、雞辣角(辣椒)、青巖豆腐、玫瑰糖……個個都是饕客心中惦記的味道。當然,更少不了烹制特色菜品的輔料:鹽酸菜、血腸、血豆腐、香辣脆、干腌菜……風味獨特又樸實。

豬腳占據青巖古鎮美食C位,已有400多年歷史。

青巖豬腳又叫狀元蹄。相傳清朝時期,青巖舉人趙以炯,在考試前夕啃了兩盤鹵豬腳作為宵夜,老板對他說“吃了這豬腳,定能金榜題名,因為‘蹄’與‘題’同音,是好兆頭!”果真,趙以炯高中狀元,此后,鹵豬腳便被譽名為狀元蹄,成為趙府名食,后經歷代家廚相傳延至民間至今。

貴陽很多鹵豬腳愛好者,隔三差五都會去青巖古鎮啃上一兩只。店家從大鹵鍋里拎出的豬腳論斤賣,上桌前砍成小塊,搭配一碟蘸水,便可完成“一抿一嗦,骨頭留桌”的動作。

此外,這里還有中國金牌旅游小吃的糕粑稀飯,生命只有20分鐘,必須熱乎著吃,若是耽誤了口感,傷害的是你的舌尖體驗和店家的誠意。

一碗糕粑稀飯抬在手里,還來不及嫌燙手,就得抓緊時間把這團糕粑舂溶,再把餡料翻個底朝天,回饋你的,便是藕粉的濃稠,配上糕粑的清爽香甜。舀上一勺,趁熱入口,甜糯爽滑,細細咀嚼,得到的是瓜子仁、花生仁、冬瓜糖、玫瑰醬融合而來的齒間作品。

標簽: 乘風破浪 寧靜 貴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