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專家發倡議書“拒絕不良網游” 推進網游分級制度

時間:2018-06-01 09:23: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安全上網,守護健康——青少年網游沉迷危害與對策”研討會在京召開,,在研討會上,8位權威專家聯合發布了一份倡議書,呼吁網游公司以網絡道德規范企業行為,自覺遏制低俗網絡游戲推廣手段及不當網絡游戲營銷行為,為少年兒童設計研發適合其成長規律的綠色游戲。

青少年網絡成癮中八成為游戲成癮

“我的兒子已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 ‘宅男’”,在研討會上,一位初二男生的母親沈女士介紹,自己的兒子癡迷網游,拒絕參加家庭聚會,拒絕運動,甚至拒絕出門。她一位朋友的孩子,偷偷使用家長手機,給游戲充值,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花光銀行卡上7000元,“我們不明白一個游戲怎么能讓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變成這樣!”

麗澤中學校長張曙光提出,4月24日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學校在第一時間就把文件轉給了各位家長,但目前仍有家長把給孩子買“游戲皮膚”作為獎勵。

據中教傳媒智庫輿情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與游戲“網癮”相關的報道總量近8000篇,未成年人沉迷王者榮耀等游戲帶來眾多“問題少年”和“問題家庭”。

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心理咨詢師彭鑫醫生介紹,相比PC時代網絡沉迷主要是色情信息危害等問題,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網游更便于上手,隱蔽性更強,更容易沉迷。目前在未成年人的網絡成癮因素中,游戲成癮占到82%,而網絡色情成癮只有5%。目前網絡游戲已經是未成年人面臨的主要網絡危害。

治理不良網游社會應有所擔當

對于未成年人網游成癮的現狀,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王大龍深有感觸,他曾到臨沂比較偏僻的山區調研,發現那里的孩子都用手機玩游戲,都是他們打工的父母給他們買的,爺爺奶奶管不住,也不會管。“2018年我國最新公布的網民數字是7.72億。而網絡游戲用戶到達4.42億”,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將游戲障礙首次在全球范圍列入國際疾病分類精神與行為障礙環節。“網游是一種電子的海洛因,不僅在心理上,并且在身體上對孩子是一種摧殘。”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不良網絡游戲開發平臺應該負有責任。平臺首先要落實游戲注冊實名制,落實防沉迷系統。其次,落實實名制后,如果是未成年人注冊,作為監護人,可以從法律角度來對其充值行為進行否認。

應大力推進網絡游戲分級制度

在此次研討會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王義軍、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王大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兒研究所所長孫宏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院教授李玫瑾、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等8位專家發布了《拒絕不良網絡游戲,還未成年人一片網絡凈土》倡議書。專家在倡議書中建議,始終把維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未成年人安全放在首位;企業不為經濟指標、經濟效益而忽略甚至損害未成年人的權益;媒體應加強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成癮的輿論引導與監督。

倡議書中提到,國家各相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各盡所能、相互配合,制定保障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應不斷完善網絡游戲的監管機制,嚴格網絡游戲的審批制度,從源頭上、機制上設置關口,將一切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游戲“拒之網外”,從機制上抵御網絡游戲沉迷。

應大力推進網絡游戲分級制度,落實游戲注冊實名制,禁止未成年人注冊不適合其年齡的網絡游戲;應敦促互聯網企業和游戲廠商加強網上內容建設,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幫助未成年人擺脫游戲沉迷負面性。游戲生產商或服務提供者應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堅持社會良知與商業效益的統一,設計研發更健康有趣、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的綠色網上產品。

文/本報記者 劉婧

【編輯:姜貞宇】

標簽: 網游 倡議書 制度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