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數據解讀 為何學生冷落暑期檔?

時間:2018-09-03 09:33:49    來源:北京青年報    

供給失衡 年輕群體觀影動力不足

數據解讀 為何學生冷落暑期檔?

點擊進入下一頁

電影暑期檔落下帷幕,截至8月31日,整個暑期檔票房達到173.7億元,同比微漲6%。近日,凡影&燈塔研究中心發布了《暑期檔用戶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檔期觀影人次達到4.7億人次。

然而,根據數據報告,在暑期檔,供給失衡造成了年輕群體觀影動力的不足。

11部影片貢獻近八成票房 頭部效應凸顯

盤點今年的暑期檔,市場競爭可謂愈發激烈。上映的72部電影中,票房前11的電影撐起了八成的大盤;60多部成為票房幾百萬、甚至幾十萬的“炮灰電影”,更有近三成電影選擇撤檔?!段也皇撬幧瘛贰段骱缡惺赘弧贩謩e以破30億以及25億票房的強勢表現,獲得暑期檔票房冠亞軍,高居整個中國影史票房第四、第十名。

報告顯示,暑期檔共有5部影片票房超過10億,分別為《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侏羅紀公園2》《一出好戲》以及《巨齒鯊》。這五部影片票房總量96.6億,占整體票房的56%。除了前11部影片,大部分影片只分得了小部分票房,可謂“炮灰”,說明觀影用戶越來越為好的內容買單。

在回溯《我不是藥神》的成功原因時,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我不是藥神》聯合制片人張苗認為,一部能“達到100分”的成功電影往往滿足三個特點:強刺激、強共鳴和強共情,而《我不是藥神》恰好滿足了這些特點。

供給失衡 年輕群體觀影動力不足

對比過去兩年的票房分布,一線市場始終維持在20%左右的份額,其余城市牢牢占據80%的市場,二、三線城市依然是電影市場的主力軍。

作為暑期檔的目標用戶,學生群體的觀影人次占比雖然逐年提升,但跟北美市場相比還有很大的潛力未開發。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到,學生群體的觀影習慣和其他用戶群體有明顯的不同。報告數據顯示,暑期檔加速了學生和非學生的觀影時段差異,學生在白天場的觀影人次占比提升了近10%,其中在14點至15點的時段對比最為明顯。

報告顯示,暑期檔學生群體占比不高跟市場提供的影片內容直接相關,年輕男性(25-)對動漫改編和超級英雄題材類電影有著明顯的偏好,比如《蟻人2》有效拉低了用戶年齡結構,這恰恰暴露了中國電影內容創作段對于這類題材的空白。

25歲以下的女性用戶,更熱衷愛情片。2018年上半年,《后來的我們》《超時空同居》在制作層面和情感訴求層面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喜好,但2018年暑期檔并沒有愛情題材電影出現以滿足這類觀眾的需求。

綜上,暑期檔并沒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群體提供適合他們喜好的電影,是暑期檔學生群體用戶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場有待于在暑期檔提供更多的適合學生群體的類型片。

票房僅占8% 動畫片市場遇冷

2018年暑期檔,動畫電影市場遇冷。報告顯示,與過去兩年暑期檔相比,2018年中國市場沒有出現票房過五億的動畫電影,導致今年暑期檔影片占比26%的動畫電影票房僅占整個暑期檔8%,與北美市場有較大差距。

標簽: 數據 學生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