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為什么只有這300萬人能買科創板?

時間:2019-03-05 09:26:43    來源:國是直通車    

為什么只有這300萬人能買科創板?

馮玲玲

科創板終于正式開閘落地。

剛剛結束征求意見期,新任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就在3月1日這天簽發第一份主席令,宣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以及相關配套規則開始施行。

這份主席令,也是科創板的正式“營業通知”。

自去年11月5日科創板被正式提出直至落地,中間僅隔了115天,其設立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可謂空前。

盡管科創板來得又快又好,但其規則之新穎、規定之復雜也是歷史罕見,對于投資者來說,只有了解科創板的規則,才有可能讓錢袋子真正鼓起來。

“實力者”的游戲

首先要明確一點,科創板的股票并不是你想買就能買。

根據規則,科創板對投資者的門檻要求是“50萬元+2年”,即個人投資者賬戶資金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且具備24個月的炒股經驗。

上交所表示,根據數據測算,現有A股市場符合“50萬元+2年”條件的個人投資者約300萬人。

對于這一投資門檻,市場聲音此起彼伏,有人認為高了,有人認為低了,立場各異。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由于科創板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其風險也比主板大很多。設立適當的投資者門檻,也是對投資者的有效保護。

“科創板風險性較強,防止低風險承受能力者和經驗不足的投資者進入科創板,是非常合理的,科創板的投資者應該是主板‘畢業’的投資者。”李大霄說。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亦認為,“50萬元+2年”的門檻限制并不高。

董登新進一步解釋稱,在科創板掛牌的企業都是創新型企業,且部分企業未盈利,這類企業的估值方法與主板企業不同,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投資風險較大。因此,科創板更適合有實力、有經驗、具有風險意識的專業投資者。

目前市場上對于投資風險較高的業務,港股通、融資融券業務的投資者門檻為50萬元,新三板投資者的參與門檻為500萬元。對于整體風險系數高于創業板、港股通,但低于新三板的科創板來說,多數市場人士認為,“50萬元+2年”是合理且必要的。

科創板的這一門檻將不符合條件的投資者擋在了門外,但中小投資者也并非毫無機會趕上這波紅利。李大霄建議,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科創板,也可通過主板市場上的創投概念股參與科創板投資。

據了解,下一步,上交所將積極推動基金公司發行一批主要投資科創板的公募基金產品。

除此之外,有兩點需要注意。

第一,上交所將科創板股票的漲跌幅限制放寬:新股上市后,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其后漲跌幅限制為20%。

第二,退市機制更嚴:不符合上市標準直接退市,不設緩沖。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放寬漲跌幅限制是希望通過市場充分博弈后,風險得以釋放,在很大程度上避免A股市場上出現的連續一字跌停或一字漲停的情況。

同時,在“不合標準即直接退市”的規則下,交易風險會更加突出,投資者會在風險更大的市場中得到錘煉。

“新手”如何玩轉科創板?

科技創新向來與高回報和高風險相伴,對科創企業投資的不確定性也比較大。面對科創板,作為“新手玩家”的投資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李大霄指出,高風險承受能力是進入科創板的首要前提,投資者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成功的投資經驗。“最好先在主板市場鍛煉一下,再循序漸進地進入科創板。”

“風險系數高”是科創板的關鍵詞之一。果睿投資董事長虞滌新認為,在科創板的規則下,“打新股穩賺不賠”的局面將不復存在,類似美股、港股上市破發的新股將成為常態,因此投資者切忌盲目跟風炒新,要徹底了解上市公司。

虞滌新建議,投資者可以通過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券商發布的研究報告等了解上市公司的情況,其核心競爭力、軟資源、持續盈利能力等都是衡量價值的重要指標。

此外,注冊制下的上市公司估值體系發生了變化,淡化了利潤要求、強化了未來預期,因此投資者應該更關注上市公司的成長性,不能只看現在。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科創板相對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更加“市場化”。對投資者來說,或許存在一定的短期獲利機會,但顯然風險更多。

標簽: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