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居民新增短貸創歷史新高 消費貸快增背后風險需警惕

時間:2019-04-15 10:04: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根據央行12日最新公布的數據,3月新增信貸達1.69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86萬億元,M2廣義貨幣同比增速為8.2%,重要金融數據均超過市場預期。業內人士表示,這表明在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作用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在不斷增強。值得注意的是,3月住戶部門新增短期貸款429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住戶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4605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35億元。

住戶部門新增短期貸款以個人消費性貸款為主。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撰文分析稱,3月住戶部門短期貸款大超預期,一是由于2月住戶部門短期貸款下降較多,超過預期,部分2月的貸款需求有后移;二是由于銀行進行零售業務轉型,與此同時中小行與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使得消費貸滲透率大幅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個人消費貸款的增加與商業銀行“大零售”戰略轉型有關,在經濟下行周期,銀行愿意加大對個人貸款業務的投入,一方面個人貸款的不良率相對較低,另一方面銀行在個人貸款方面的議價能力也較高。另外,金融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得小額的、短期的貸款獲得更為方便,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消費貸款業務的發展。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與相關機構聯合撰寫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洞察報告》預計,到2020年,消費信貸將達到10萬億級以上的規模,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從日前各大上市銀行公布的年報來看,不少商業銀行均在大力發展消費貸款,相關業務規模快速擴張。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個人消費貸款快速攀升的背后也不能排除有部分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和樓市的因素。董希淼表示,今年以來股市回暖,樓市也迎來小陽春,有一部分信貸資金借道進入股市和樓市,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雖然對信貸資金流向有控制,但是很多資金的實際流向很難監測和監管。

董希淼指出,近些年居民杠桿率上升速度較快,由此引發的居民部門債務問題值得關注。與此同時,銀行零售轉型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轉型過程要穩健,不能過于追求發展速度而偏離了自身的業務管理能力。

標簽: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