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老齡社會即將呼嘯而至,我們準備好了嗎?

時間:2020-06-22 16:18:47    來源:光明網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達到2.54億,占總人口比例18.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6 億人,占總人口的12.6%。日前,由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預測,中國將在2022年左右,由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屆時65歲及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4%以上。

從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到2022年左右邁入老齡社會,我國用了22年,這是什么概念?據報道,這一速度快于最早進入老齡社會的法國和瑞典,這兩國分別用了115年和85年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也快于其他主要的發達國家。經此比較,令人不免心頭一驚:老齡社會即將呼嘯而至,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有關部門準備好了嗎?整個國家準備好了嗎?

其實,多年來國家對養老命題一直頗為關注。就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多處涉及養老問題。從發展養老服務,到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到保障老人合法權益……莫不與養老有關。以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為例,2005年以來我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年年上漲,體現了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呵護和守護。

有關報告稱,報告認為,人口基數大、發展速度快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典型特征。相應的數據是,早在2005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億人,已經超過多數發達國家的總人口。猶記得當時輿論剖析,與發達國家老齡化特點相比,我國屬于未富先老型。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們的養老金“口袋”越來越鼓,國家對養老難題越來越重視,這是好事。但我們每個人仍需自問,憑現有條件是否過上較為體面的晚年生活?

體面是一個很有彈性的表達,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城而異。但是不難達成共識,要擁有較為體面的晚年生活,跳脫不了兩個基本標準:一個是經濟方面較有保障。如果退休金過低,入不敷出,甚至確保不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晚年生活就不可能生活得有滋有味。

調查顯示,目前仍有一些勞動者沒有參保或沒有按法定標準參保。此外,不同地區之間養老保險待遇差距較大,怎么辦?而眾所周知的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正處于一個飛速流動的時代,用“流動的中國”形容當下中國,并不夸張。人口老齡化伴隨大規模的城鄉人口流動,將帶來一系列難題,比如何以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有人大代表就建議,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確定全國統一的繳費基數測算標準和費率,實現勞動者社保賬號全國聯網,促進勞動者合理流動,并加大財政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支持力度。

另一個是精神世界較為豐富。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說到底,老年人精神世界的豐富,直接取決于依托于什么樣的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還取決于能不能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等。

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關心的是老有所養、老有所醫,還關心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此,就要問,我們的老年大學足夠多嗎?老年人的娛樂場所足夠充分嗎?去年11月份有媒體報道,稍有名氣的老年大學人氣火爆,甚至“一座難求”,為爭取一個名額,“熬夜排隊”“拼點擊手速”等現象在多地上演。比如,在成都老年大學,學校招生數預計是2000多人,實際報名的卻有2萬多人;在上海,個別老年大學辦學點出現老年人凌晨三四點鐘排隊的情況。此番情景,讓人五味雜陳,老年人有文化娛樂需求,他們的精神世界也需要更斑斕多姿,但是怎么才能如愿以償?

老齡社會即將呼嘯而至,我們準備好了嗎?這是一道必答題。我們每個人都將老去,當我們垂垂老矣,等待我們的將是什么?應該說,過上體面的晚年生活,與我們每個人的自身奮斗有關,也與國家為之確定的制度安排有關。靠個人奮斗,我們可以過較為優渥的生活,可以擁有較為自由的選擇,但是如果養老機構不健全,如果護工奇缺,如果提供給老年人的文化消費不豐裕,那么我們就很難擁有遼闊的晚年世界。從這個角度看,為過上體面的老年生活,個體和國家都需努力再努力。(王石川)

標簽: 老齡化 養老 老齡社會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