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亂投垃圾屢勸不改將可能上“黑名單”?北京將制定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獎勵辦法

時間:2020-11-05 16:04:1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特別提到“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開展垃圾分類是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從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迄今已滿半年。昨天下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垃圾分類工作最新進展。

半年來,家庭廚余垃圾的分出量增長了近12倍;其他垃圾處理量同比下降32%。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為推動垃圾分類取得新成效,北京將出臺一系列重磅舉措。比如,本市將研究制定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積分換實物等獎勵辦法。同時,對不分類、亂投放,經多次勸阻不改正的,研究制定社區曝光、上黑名單等措施。

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 半年增長了近12倍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剛介紹,今年10月,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達到3946噸/日,與《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相比,增長了11.7倍。目前,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已達到19.79%,加上餐飲服務單位廚余垃圾1857噸/日,廚余垃圾總體分出量達5803噸/日。

同時,其他垃圾減量明顯。通過廚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源頭分類,以及源頭減量措施不斷深化,進入到末端處理設施的其他垃圾處理量為16000噸/日,同比下降32%。

李如剛表示,本市大力開展“桶”、“車”、“站”、“樓”全鏈條設施設備改造提升,創造規范便利的分類條件。半年來,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的達標率得到快速提升。新建改造分類驛站916座,提升改造分類桶站6.14萬組、密閉式清潔站567座,規范噴涂收運車輛2482輛。桶站、密閉式清潔站、收運車輛三方面的達標率由5月份的7%上升至10月份的84%。

評選分類示范小區 推廣典型經驗做法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趙濟貴介紹,《條例》實施后,本市組織社區持續地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海報標語,入戶簽訂承諾書,發放“兩桶一袋”,運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推送等方式,反復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的政策、規定和要求。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絕大多數居民群眾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政策表示支持,自覺分類的意識正在逐步形成。

但是,“垃圾分類還處于起步階段,整體工作基礎還比較薄弱,部分居民群眾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還不夠高,家庭前端自覺分類的習慣還沒有養成。”趙濟貴說,近期,全市要評選出一批垃圾分類的示范小區,要對這些單位的亮點特色及經驗做法進行推廣,通過典型和先進來帶動其他社區。

比如,收集匯總社區垃圾分類減量的“小妙招”,管用的、實用的在全市推廣。同時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全國人口普查活動,組織社區入戶面對面宣傳,向居民群眾解釋生活垃圾分類的意義、遵紀守法的責任和義務,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的標準和要求。

亂投垃圾屢勸不改 將可能上“黑名單”

為發揮社區治理的推動作用,本市將指導社區運用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這一平臺,把駐區單位、物業企業、垃圾清運公司等單位聯動起來。運用社區議事廳協商垃圾分類的重點問題,研究制定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積分換實物等獎勵辦法,對不分類、亂投放,經多次勸阻不改正的,研究制定社區曝光、上黑名單等措施。同時,加強社區與街道城管執法部門的聯動,推動執法進社區,為社區的垃圾分類助力撐腰。

本市還將探索建立長效機制。“要想使垃圾分類持久堅持下去,需要科學有效的機制做保障。我們正在考慮選取一定數量的社區進行試點,創新現有的動員發動工作模式,細化垃圾分類達標的要求和內容,探索調動居民參與的長效機制。” 趙濟貴說,包括對分得好的居民怎樣獎勵,對不分類、亂投放的居民怎樣處罰,采取技術手段進行實時監督等,使得垃圾分類更加規范有序、更加健康持久地發展。

文/本報記者 王斌

標簽: 北京居民垃圾分類 亂扔垃圾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