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五心”法庭守萬家安寧 打造“有溫度的審判”

時間:2020-11-26 15:58:25    來源:人民法院報    

“充滿愛心、真心、暖心、熱心和責任心。”9月18日,31名全國人大代表視察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法院家事法庭時,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東莞巴士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主管余雪琴這樣評價道。

作為全國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法院,崇川區法院持續大力推進家事審判改革。試點成立以來,該院家事法庭共立案受理家事案件3874件,審結3893件,一審服判息訴率96.81%,調解撤訴率80.34%。

專業解紛,打造“有溫度的審判”

2014年8月,崇川區法院設立家事法庭。4名員額法官、5名法官助理、4名書記員組成了3個審判團隊,專職審理全院范圍內的家事糾紛,其中還有一名青年女法官取得了全國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南通市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也在此成立研究基地,為深化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提供扎實的理論源泉。

步入法庭,“父母”“子女”“丈夫”“妻子”等家庭稱呼取代了“原告”“被告”,調解室墻面上“家和萬事興”的裝飾畫、舒適的軟座茶幾、兒童娛樂區等,一個個走心的細節為嚴肅莊重的法庭增添了一抹溫情的色彩。

為把好糾紛化解“第一道關口”,崇川區法院在鍛造專業化審判團隊的同時,聘請婦聯及區大調解中心人員駐庭專職從事調解工作,并篩選適合調解的家事糾紛委托街道調解員開展訴前調解。試點成立以來,訴前分流家事糾紛1211件,占新收家事案件的31.13%。

2017年6月,時任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宋秀巖在視察崇川區法院家事法庭時評價:“給人以家的感覺,家事審判很有特色,成效明顯。”

家事回訪,消融情感的堅冰

今年7月13日一早,一面繡有“正義執法體恤民情”的大紅錦旗送進了崇川區法院家事法庭。當事人錢某握住承辦法官的手連連致謝:“你們派出回訪的家事調查員除了調查取證外,還做通了我前妻的思想工作。孩子的撫養費有著落了!”

錢某與林女士因感情不和經法院調解離婚。按照協議約定,兒子隨父親錢某生活,林女士每月負擔撫養費1200元。但協議簽訂后三個月過去了,錢某的賬戶上卻始終沒有收到林女士的撫養費。錢某多次電話催要,林女士仍然不予理睬。無奈之下,錢某向承辦法官求助。

家事法庭當即啟動家事調查機制,委托家事調查員對該案撫養情況進行了回訪。通過走訪街坊鄰里,家事調查員得知,兩人離婚后孩子就被錢某送到了老家隨爺爺奶奶生活,錢某負擔著孩子的日常費用,林女士并未按約定給付撫養費,甚至也沒來看過孩子。

家事調查員隨后聯系上林女士,向她核實了情況,告知其不履行義務的法律后果,還拿出了走訪過程中拍攝的孩子的照片與視頻。林女士深受觸動,當即向錢某的賬戶上轉去了拖欠的3600元撫養費,并在一周后去探望了兒子。

“在案件審理中,很多人尤其是婦女兒童、老人往往缺少舉證能力,這時候家事調查員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既能形成有說服力、有效力的調查報告,同時又節約了審判資源。”家事法庭庭長嚴永宏介紹說。試點成立以來,法庭共委托家事調查187件,出具調查報告185份。

延伸服務,照亮“隱秘的角落”

“爸媽離婚了,我也不想活了。”2019年4月,背著書包身著校服的小陳來到法院的專家咨詢室,手腕上一道赫紅的傷痕刺痛了法官黃素英的心。

小陳的父母兩次到法院起訴離婚。第一次起訴時,小陳痛苦萬分,在法院判決不準父母離婚后心情漸漸平復。這一次,小陳再次得知父母要離婚,心情跌落谷底,逐漸陷入抑郁,并數次想要輕生。

得知此事后,承辦法官大為震驚,在做通小陳前往法庭進行心理干預的思想工作后,立即派請具有全國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法官黃素英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黃素英引導他進行了沙盤游戲,小陳終于敞開了心扉。“你放心,即使你的爸爸媽媽將來不在一起,他們依然會愛你、呵護你,你不會是一個人……”黃素英從法律與情感的角度給小陳分析了父母離婚的原因,預測了案件可能的結果,并對小陳進行了耐心寬解。終于,小陳的眼里重燃了希望之光。

除了法院自有的心理咨詢師人才外,崇川區法院也與南通大學達成合作,聘請10名來自高校、醫院的心理專家介入家事糾紛,對當事人免費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試點成立以來,崇川區法院共開展心理疏導61人次,其中通過心理咨詢師的輔導,促成了32件家事案件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

近年來,崇川區法院家事法庭先后榮獲江蘇省綜治先進集體、江蘇省十大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示范崗、江蘇省優秀人民法庭等榮譽,2018年1月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榮記二等功,2018年7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為全國家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顧建兵 花襲衣)

標簽: 法庭 有溫度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