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充分認識配送服務在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時間:2021-04-27 23:13:37    來源:證券日報    

近期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召開醫藥配送企業座談會,會議主要討論了深化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醫藥流通環節、供應保障能力等內容。

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配送服務在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運行下配送服務的發展趨勢,發揮配送企業在醫藥供應保障中的綜合功能。

隨著第五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正式啟動,按照市場預計,接下來將會組織第二批醫用耗材全國集采,而此次會議讓集采的“后環節”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此前已經有部分地區醫保局發布通知,強調定點醫療機構自行網下采購的藥品和醫用耗材,醫保基金不予支付。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保證集采藥品和耗材的配送是一個重要要求,這涉及產品安全和綜合成本問題,通過集約化采購、集約化配送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也會避免醫院以成本的名義對外輸出利潤。

和藥品相比,耗材的特點是使用頻率高、使用量大,高附加值的品種存在壟斷現象。由于同樣的藥效醫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藥品,但醫療耗材無可替代,所以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耗材長期被市場壟斷,一方面來自技術壟斷,另外一方面更多是來自利益,醫院往往選用價格更高的耗材。

龔濤說:“在低值耗材領域,中國企業有成本優勢,價格競爭也充分市場化,所以這類產品的集采意義并不大。耗材集采的重點在于高值耗材領域,要打破利益鏈和技術壁壘,同時要避免頭部企業通過集采形成更大規模的壟斷,所以耗材集采的進展相對緩慢。此次政策吹風,也是要求企業在產品研發同時,要進一步完善物流配送等服務環節。”

去年進行的首批醫用耗材全國集采,從冠脈支架入手,探索開展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集采的效果顯著,冠脈支架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幅度達到93%,進口產品平均降價95%。此后有關部門也開展對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吻合器等品類的真實使用量數據采集,以預估下一輪帶量采購需求,使得第二批醫用耗材全國集采的規模有望創出新高。

眾成醫械研究院研究員鄭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伴隨著醫療器械進口替代的主旋律,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和耗材企業正在逐漸崛起,如植入性耗材中的心血管支架、心臟封堵器、人工腦膜、骨接合植入產品等逐步搶占國內市場,這為全國集采提供了定價權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出現的高端醫療器械進口依賴現象,不僅激發了國內對進口高端醫療器械的替代動力,也推動常態化的儲備制度建立。在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提出要依托綜合實力強,特別是感染性疾病、呼吸、重癥等專科優勢突出的高水平醫院,按照人口規模、輻射區域和疫情防控壓力,結合國家應急隊伍建設,每個省份建設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擔危重癥患者集中救治和應急物資集中儲備任務。

北京看懂研究院醫療研究員陳喬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往市場關注點在于全國集采的規模和涉及品類,而從近期一些政策中可以看到,如何保障產品的配送和供應,也會成為集采重點考量的方向。

陳喬姍說:“由于耗材在產品規格和使用上,無法像藥品那樣標準化與可替代,因此對于集采中標公司的配送能力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中小公司即便有價格優勢,卻難以快速組建配送服務網絡,這就給本土的大型醫療器械公司帶來機會,尤其是提早進行體制改革,擁有獨立產品配送服務團隊的公司,在集采中競爭力會更強。”記者 王麗新

標簽: 醫藥配送企業 國家醫保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