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嘲諷受害者無助于防范更多電信詐騙行為

時間:2021-11-11 15:37:35    來源:中工網    

11月8日,江蘇南京市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稱,上周南京全市發生百萬元及以上“殺豬盤”電詐案件6起,受害人全部是單身女性,其中一名海外留學人員被騙138萬元,2名銀行員工各被騙240萬元,1名大學教師被騙270萬元。

這則通報發出后,被騙者身份和職業的相對特殊性,讓一些網友對其如何被騙產生了好奇,甚至有嘲諷之意。這恐怕不是對待受害者的正確姿態,也無助于防范更多電信詐騙行為。

時下,一些人傾向于將詐騙得逞歸責于被害者的常識匱乏、貪圖便宜、膽小怕事等。特別是,當一些詐騙分子系低學歷者,而被騙者系精英群體時,被害人往往會受到嘲諷和戲謔。一些人似乎找到了一種平衡感,發出諸如“高學歷不過如此”“讀書有什么用”的感慨,還有些人對女性被害人的被騙經過、個人情況等有一種窺私欲。這種趨勢和傾向值得警惕。

涉世未深的學生也好,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也罷,抑或職場精英、業內成功人士,每個社會個體都有其相應的生活習慣和閱歷,也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隨著社會多元化和分工精細化,一個行業的知識對其他行業的人來說極有可能是“天書”。加之電信網絡詐騙等花樣翻新太快、有些詐騙場景過于“真實”,任何人都有上當受騙的可能,更何況,有些騙局根本就是為相關人員“量身打造”的,“坑”早都挖好了。一些經過培訓的騙子往往會掌握一套心理操縱術,在諸如“將被抓捕、通緝”“賬號存在安全隱患”等話術的突然襲擊下,無論學歷高低、見識多寡,人們都難保不會一時迷惑,掉入陷阱。

換個角度看,高知群體被騙,恰恰說明網絡詐騙危害之大、潛在受害群體之廣,而打擊網絡詐騙任務之艱巨。2020年,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及財產損失達353.7億元。面對如此慘痛的教訓,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將電信網絡詐騙視為公敵,堅決打擊、懲處相關作惡者,守住更多人的財產和安全。(史洪舉)

標簽: 財產安全 網絡詐騙 嘲諷 被騙者 女性被害人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