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APP自動續費“套路深” 退訂“難于上青天”防不勝防

時間:2021-12-31 22:07:13    來源:東南網    

某APP開通會員時,最少6個月起步,否則只能選擇連續包月。其自動續費聲明中未告知會提前多久扣款,連續包月服務條款中甚至明確表示不承擔任何提示用戶計費周期屆滿的義務。

近日,不少媒體曝光APP自動續費“套路深”:開通只要手指點一點,退訂“難于上青天”;續費時不告知,還提前扣款;點擊“訂閱”卻變成“自動續費”……自動續費本是為方便交易雙方,怎么就成了某些商家套路消費者的捷徑?對此,有評論文章指出,有關部門切實加強監管,讓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得到處罰、交易規則得到及時糾正,其效果將更加直接和普遍。

網友:

自動續費陷阱多,防不勝防

媒體的曝光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和熱議。有網友留言評論道,自己此前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為了追某個綜藝節目,開通了一個月某視頻網站的會員,然而一個月后到期了,平臺卻自動給予了續費。該網友回憶道,可能是因為之前開通時,被默認勾選了自動續費。

還有網友表示,自動續費前接不到任何相關通知、APP卸載了還在自動續費,號稱3天免費試用,2天之內不取消即默認自動續費……自動續費意味著銀行賬戶、交易信息等個人信息的持續使用,如果這種使用沒有經過用戶的明示同意,那么會給個人財產相關權益帶來直接影響。

記者也下載了多個熱門APP體驗會員充值服務。其中,自動續費成了默認選項,用戶如果不仔細看的話,很難發現。還有一些APP打著免費試用體驗的幌子,實際則是邀請加入包月或者包季度的計劃,協議用戶如果下載使用,就等于是同意了協議的相關條款。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發文稱,調查了12款APP自動續費扣款期限后發現,大部分APP的扣款時間節點設置在到期前1天,也有少量APP較為模糊,有個別APP竟然提前3天就扣費了。上海消保委認為這種做法一定程度上違反了自愿公平原則。

網友“笑家小蘑菇”說,自動續費的字樣,有時候字體很小,很難看清。之前開通了一個免費體驗7天的視頻網站會員,后來忘記取消續費,就直接扣費了。該網友還說,取消的按鈕找了半天才找到。

許多網友都表示他們踩過這個“坑”。一位網友“飛行家”分享了自己取消自動續費的過程。“許多APP的會員充值以后,想要退訂或者取消,找遍整個APP居然找不到,然后還要自己上百度去搜索才能找到,真的很無語。對于消費者而言,即使你商家設置成這樣,我們要取消還是會想辦法取消的。”

上海市消保委認為,部分平臺沒有從提供優質服務和體驗角度增加會員黏性,反而總是算計如何給會員套上枷鎖。前期使用一些小套路讓消費者“被自動續費”,后期設置提前扣費,甚至超前扣費,利用會員的粗心大意賺取“記憶稅”,從而完成禁錮會員的最后和關鍵的一個環節。很多消費者因為追一部劇、看一部電影或者不小心付費而成為會員,本質上屬于“會員月卡族”,并沒有成為長期會員的意愿。

專家:

用戶及時維權,部門加強監管

針對APP的自動續費陷阱,是否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呢?

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丁兆增告訴記者,如果軟件默認勾選了旁邊的“自動續費”選項,或者“自動續費”的字體小而不起眼,標示不清晰,這種做法既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又違反市場最基本最重要的誠信原則。這種行為就有可能違反了《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2019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

丁兆增還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網絡交易經營者采取自動展期(自動延長使用期限)、自動續費等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和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日期前五日,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由消費者自主選擇;在服務期間內,應當為消費者提供顯著、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的選項,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費用。這一強制性規定明確了消費者擁有續約或解約的選擇權,有效平衡了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

值得深思的是,相關規定如此明確,自動續費問題為何還是頑固存在?

“究其緣由,一是一些APP平臺希望快速從用戶手中收取更多費用;二是不少消費者在被坑之后,沒有及時拿起法律武器正常維權,在客觀上也縱容了APP自動續費的套路行為。”丁兆增分析。他建議,首先消費維權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為維權的消費者撐腰。其次,針對目前存在的違規違法行為,管理部門應當聯系相關APP經營者進行約談、要求整改,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進一步對APP的收費行為加以規范。再者,相關部門應當加大治理力度,對表現突出和根深蒂固的霸王條款進行強力整治,把明知故犯的那些商家拉進誠信黑名單。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李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一旦出現被網絡交易經營者自動續費的情況,建議消費者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根據《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職責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記者 林先昌)

標簽: 自動續費 APP收費行為 誠信黑名單 自動續費陷阱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