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正文

?黨員干部貫徹群眾路線永遠在“路上”

時間:2017-10-10 17:16:56    來源:現代青年網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雖有期限,作風建設卻永遠在路上。黨員干部要克服辦活動的“任務心態”,避免作風問題“一抓就好轉、一松就反彈”,真正做到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要想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惠及民生,黨員干部要用持之以恒的態度對待作風建設、責任和制度。用壓“彈簧”的功夫壓緊作風建設、敢于將“責任”扛在肩上、將制度一以貫之,落到實處。

黨員干部用壓“彈簧”的功夫壓緊作風建設。活動收尾結束之時,盤點總結是必要環節,但保持“藥力”、根治痼疾更是重中之重。作風建設本就沒有終點,活動告一段落之后,唯有繼續做好“常”“長”文章,葆有翻山越壑、持續用力的韌勁,才能不斷固化既有成果,助推作風建設穩步向前。保持作風建設的好態勢,關鍵是要把“彈簧”壓緊。一方面,強化建章立制,及時總結經驗,形成持續找問題、持久抓整改的反“四風”長效機制,用制度的剛性把“四風”回潮的“彈簧”牢牢壓下去;另一方面,強化知行合一,牢牢把好思想“總開關”,通過日常生活和工作實踐,確保黨員干部心存正氣、行為正派。

黨員干部敢于將“責任”扛在肩上。當前,教育實踐活動已收官,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讓改作風的良好態勢延續下去,說到底,“責任”二字最為重要。對于一把手而言,應常言責任意識。一把手應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責無旁貸帶頭執行作風建設各項規定,絕不給自己“開口子”、打折扣,不搞“下不為例”;以“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態度,常檢查本地方本單位作風建設各項規定執行情況,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糾正。對于職能部門而言,責任意味著一切。一分制度,九分執行。一項好的制度執行效果不佳,與職能部門履職不到位有很大關系。從這個意義出發,如果抓不好制度的執行、監管和評價,不僅要打當事人的板子,也要打職能部門的板子,讓其承擔應有責任。惟其如此,改作風才不會失之于寬、失之于空。

黨員干部將制度一以貫之,落到實處。現實中一些部門雖然制度上了墻,可一到落實,就虛頭巴腦起來。比如,有的領導干部喜歡做虛功,把制度本身等同于落實。有的為了邀功,想盡快讓上級看到成績,熱衷于打制定制度這張“立竿見影牌”,不喜歡出落實制度這張“細水長流牌”。此外,由于“陣雨式”監督多些、“連綿雨式”監督較少,一些部門在落實過程中也缺乏連貫性。制度“上墻”不“落地”,是形式主義作祟,會使“四風”病復發或滋生“變種”。因此,制度上墻還不夠,落地最關鍵。這就需要領導干部多務實、少務虛,帶頭苦干、實干,營造腳踏實地干工作的氣場。其次,監管部門要通過動態監管、跟蹤督導等舉措,建立起有效監管的常態機制。

黨員干部貫徹群眾路線永遠在“路上”,才能以優良的作風、過硬的本事獲得群眾的聲聲贊賞。活動雖有期限,作風建設卻永遠在路上。做好總結之余,黨員干部要克服辦活動的“任務心態”,避免作風問題“一抓就好轉、一松就反彈”,真正做到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文/楊媛媛)

標簽: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