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今日頭條 > 正文

首都國企開放日啟動 155條線路帶你探秘首都國企

時間:2018-06-11 08:33:03    來源:北京晨報    

155條線路帶你探秘首都國企

首都國企開放日啟動 包括22條外埠線路1條境外線路2條國外線路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工美握拉菲,“一帶一路”國禮項目制作工藝師手把手教“小徒弟”體驗銀坯上的鏨刻工藝。企業供圖

第三屆“首都國企開放日”昨天啟動,主題為“四十年崢嶸歲月,新時代再譜新篇”,共有萬余名北京市民走進首都國企,感受國企風采。來到“一帶一路”國禮《夢和天下》首飾盒的誕生地,組團探秘施工中的黃村水廠,走進公交集團見證北京公交變遷……昨天,本報多路記者走進國企開放現場。

記者了解到,本屆“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開放線路達155條,囊括了重大項目、民生項目、名牌老字號、文化產業、博物館展廳等。其中57條新開線路為首次和市民見面。155條開放線路中包括22條外埠線路、1條境外線路(香港)、2條國外線路(南非、匈牙利)。在市民親密接觸的國企中,既有北京市屬企業、區國資委隸屬企業,也有中央在京企業。

1.地點:工美握拉菲

親眼見到“一帶一路”國禮

昨天下午,將金燦燦的航天功勛獎章戴上胸口后,一位參觀的市民感慨道:“這么沉!”這枚獎章的背面刻著“授予劉旺同志三級航天功勛獎章”。“是復制品,今天開放日,我們特地讓來參觀的市民戴上獎章感受一下。”北京工美集團旗下北京握拉菲首飾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這家成立于1985年的國企,目前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獎章幣牌生產加工基地。工美握拉菲既是“兩彈一星”科技專家功勛獎章、“神舟”航天英雄功勛獎章的誕生地,也是設計研發了2014年APEC會議國禮《和美》純銀鏨刻絲巾果盤、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國禮《夢和天下》首飾盒套裝的地方。

除了航天功勛獎章,市民還能親眼見到“兩彈一星”功勛獎章、“5·12”全國抗震救災模范獎章、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優秀志愿者獎章、全國道德模范獎章等,可說是“鐫刻的榮耀”飽收眼底。

展室中最人頭攢動的地方是國禮《夢和天下》首飾盒擺放之處,大家都是第一次親眼看見這份絢麗奪目的國禮,每個人都嘖嘖贊嘆。這是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官方配偶禮品。造型是中式花窗的足銀首飾盒,鑲嵌了螺鈿、珍珠、雕漆,細膩精致得讓人不忍心觸碰,胸針和耳飾則是北京的代表花卉月季,吉祥端莊。

在鏨刻工作室,“一帶一路”國禮項目制作工藝師孟劍鋒手把手教上門的“小徒弟”體驗銀坯上的鏨刻工藝。“小徒弟”捏著小錘子,按照設計圖案在銀坯上敲敲打打。“鏨刻是一種在銀坯表面形成浮雕效果精美圖案的工藝。”孟劍鋒告訴記者,和雕刻不同,雕刻會削去材料,鏨刻不會去料,只在銀的表面刻出魚鱗紋、云彩紋等各種圖案。

2.地點:北京公交駕校

尋訪公交老物件大集

“這輛藍白條的108路公交車,我上小學時幾乎每天都要坐,今天在這兒看到感覺太親切了。”家住安貞的市民王先生指著展板上一張泛黃的公交老照片向記者興奮地介紹說。昨天下午,大興區蘆花路上的北京公交駕校院內,百余幅老照片展拉開了2018年首都國企開放日公交集團專場的序幕,400余名北京市民徜徉在繽紛多彩的開放日活動之中。

據了解,2018年首都國企開放日公交集團專場以“透過車窗看北京·一路同行頌改革”為主題,全景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北京公交在服務市民公共出行領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作為公交集團本屆國企開放日的特色環節,“專題展覽”版塊由“改革開放40周年公交老照片、老故事展”、“北京公交新時代企業文化展”和“新能源公交全明星車展”三大系列活動組成。市民抵達活動現場后,透過縱貫40年的公交老照片,從公共出行的視角追溯改革開放以來的城市發展與生活變遷。同時,現場還展陳了北京公交12種主力新能源車型,囊括了“中國紅”18米純電動、“電鯰魚”18米雙源無軌電車、“小黃蜂”6米油電混動車等網紅車型,市民可以登上車廂切身感受北京公交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車輛技術,直觀了解公交企業助力北京藍天行動的生動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在主會場東側長廊中,一場別開生面的公交老物件文化交流大集成為現場市民關注的焦點。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這些老物件是由數十位公交老物件收藏愛好者帶來的珍藏品,為現場市民鮮活講述著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公交的歷史變遷和城市生活的時代發展。

3.地點:黃村水廠

市民組團見證“南水”蛻變

“這里是施工體驗區,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親手制作混凝土試塊,嘗試使用高精測量儀”。昨日,北京市政路橋市政集團二處承建的黃村水廠項目迎來了近40人的市民參觀團。

活動中,項目人員借助黃村水廠的立體建筑模型、企業水務工作業績展板、水務板塊宣傳片等形式,向參觀人員全面展示了黃村水廠建設情況以及北京市政集團在水務工程領域的成果實力。隨后,這些兼職“導游”們帶領大家分批次進入到黃村水廠兩大核心構筑物“高效澄清池”和“碳砂濾池”內部,詳細介紹它們的主要功能、對“南水”的處理功效以及建設施工中的難點亮點等,讓參觀市民近距離感受水工構筑物的宏偉和勞動者之美。

同時,為了讓參觀人員對水廠施工有更加真切的體驗,開放日在水廠施工區域還專門設置了三項施工體驗內容——使用高精度測量儀器、制作混凝土試塊和管線“聽漏”檢測。

其中,在使用高精度測量儀體驗環節,“全國交通技術能手”譚學剛以及北京“大工匠”提名人、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高學佳等測量專家在現場進行了專業指導,手把手教授高精度測量儀器的使用絕招,讓參觀者親身感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從而更好地理解黃村水廠建設施工的高標準、高質量,提高對首都國企品牌的認可度。

隨后,參觀市民走上黃村水廠“全景平臺”,將水處理第一道關口“進水組團”、核心構筑物“高效澄清池和碳砂濾池”、最后一環“清水池”等盡收眼底。通過半天參觀體驗,市民們真切體會了改革開放40年來首都國企在水務工程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近距離了解了奔流千里的“南水”在水廠中的蛻變過程和黃村水廠施工的火熱場景,揭開“南水”變身之謎。

4.地點:天橋演藝區

科技展品復原天橋盛景

來自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的近百學生和部分市民昨天興致勃勃參觀了天橋演藝區。當天,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特意推出天橋藝術中心、天橋印象博物館和風雷京劇團三條參觀線路,通過三個窗口讓市民感受北京天橋的前世、今生和未來,體驗天橋文化的無盡魅力。

昨天,市民來到位于天橋市民廣場地下一層的天橋印象博物館,親身感受“老天橋”“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游人不憶家”的百年變遷。采用科技結合展品復原的天橋盛景,讓觀眾全方位了解天橋的京味文化,還可以通過VR、體感游戲等方式,體驗天橋的樂趣。

在天橋藝術中心,工作人員向參觀者介紹了全木建造的仿古大戲樓、1600座的大劇場、1000座的中劇場、400座的小劇場和多功能廳。當天正好趕上周末,劇院里大小演出不斷,觀眾熙熙攘攘。有來自中國戲曲學院學生參觀后向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劇院很現代,感覺很震撼,我手心都出汗了,希望畢業后也能到天橋演藝中心演出。”

位于板章胡同的北京風雷京劇團風入松劇場昨天也是人頭攢動,該劇團近年來因成功推出京話劇《網子》、《緙絲箭衣》而擁有一大批粉絲。大家進入古典京劇劇場的后臺,參觀角兒的神秘幕后,了解京劇服裝道具、后臺布局等知識;在京劇演員的帶領下,畫上臉譜,穿上行頭,一招一式都過癮。“過癮,過癮。這是我第一次到后臺來,后臺果真比前臺大呀。見識過后臺,就比別人對京劇多了一層的感情,以后更得常來了。”有參觀市民如是說。

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王海亮 曹晶瑞 首席記者 崔紅 通訊員 張海濤

 

【編輯:張楷欣】

標簽: 首都 開放日 線路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