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今日頭條 > 正文

2022年中國汽車創新大會聚焦智能網聯汽車 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科技成果轉化

時間:2022-07-28 08:16:40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7月22-24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的2022年中國汽車創新大會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怎樣更好的推進創新,又如何讓創新更好的發揮價值成為大會討論的焦點。

智能網聯汽車需要創新發揮作用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表示,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史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融合發展為一體,從第一輛汽車的誕生開始,汽車產業的每一步發展都伴隨著技術創新,而每一項技術創新,都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保護知識產權,鞏固知識產權,也為汽車產業發展凝聚了合力,增添了活力,提供了動力。面向未來的產業創新發展,要加強專利保護,促進技術創新,高質量發展周期,穩定在現有的周期基礎上,積極推進新型技術改革,強化對產業創新;加快商標保護,提供品牌價值,進一步加大商標保護國際交換力度,加強對海外企業商標的監測,助力中國品牌國際化服務;加快保護、優化民商環境,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進一步加大力度開展糾紛工作,加強監管,讓新產品更快的發展。國家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強調,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過程中,要強化核心技術,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協同創新,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科技成果轉化。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研發總院常務副院長王德平認為,隨著中國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智能網聯方向發展,汽車安全設計的領域也在持續擴展,需要構建汽車安全融合體系架構,提升汽車安全性能。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李偉表示,在巨大的變革之中,汽車產業正逐步由“鏈”向“生態”演進。對于傳統汽車而言,產業“鏈”強調的是一種生產關系,是不同產業企業之間的關聯,是鏈條上下游的拓展與延伸,是供給與需求的鏈式關系,其本質是以企業利益為中心的“綁定”。而對于智能電動車而言,產業“生態”強調的是生產資料、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良性循環,各環節遵循開放、有序、合作、共贏的原則,共存共榮,最終實現整個產業生態可持續和諧發展,其本質是以用戶利益為中心的“連接”。這種變化使汽車產業及生態發生根本性變化,汽車產業重構,要求車企創發展新生態。

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CEO盧放提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形成“五化歸一車,一車通四網”的發展態勢,創新機遇、市場機遇、發展機遇前所未有,中國民族汽車品牌在世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快速崛起已成為必然。嵐圖的創新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積累、厚積薄發,腳踏實地、久久為功這樣三個原則,創新思維模式、組織機制、核心技術、用戶關系,與更多中國車企共同前進,引領中國汽車品牌向上,做強民族汽車品牌。

博泰車聯網創始人兼董事長應宜倫表示,無線新能源智能汽車成為現今發展的重點,從有線到無線的推行是大勢所趨。他特別提出,蘋果在筆記本電腦領域率先應用無線技術,并申請了專利,其他企業應用此項技術需要支付13%的知識產權的費用,這為汽車領域知識產權費用敲響了警鐘。

知識產權不僅是企業技術能力體現

還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大收益

天津市科學學研究所原所長李春成提出,當前,成果轉移轉化已成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完成的重點任務。企業創新轉型要把握科技強國建設中的戰略導向。

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總監王亮亮強調,傳統的知識產權是護城河,是保衛的手段。在汽車行業發生很多摩擦、糾紛的情況下,知識產權不僅僅是一種盾,也是一種矛,這就要求企業早期就要謀劃好全局知識產權工作。新四化時代,汽車領域的知識產權也發生很大變化。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知識產權可以發揮不同作用,要求企業提前謀劃,做好知識產權布局,更好的為企業發展服務。企業的專利運營,要讓知識產權在企業生產經營銷售等過程中體現價值。

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金融創新(橫琴)試點平臺副總經理柴鵬表示,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運營已經發展到3.0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發揮好知識產權的橋梁作用,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通過資本和金融手段的加持,借助專業的知識產權運營人才,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手段,打通產業和研發,形成一個閉環,從而推動專利的轉移、轉化。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科技創新部知識產權經理崔雨心強調,做好高價值專利培育,對企業而言價值非常大,需要企業在做高價值研發時就做好專利布局。

中國(南方)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執行總裁巴特則認為,把法律信息和經濟信息結合在一起,專利技術情報才有價值,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專利布局、專利運營才能意義。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國內事業部負責人王會卿認為,創新是專利申請布局工作的基礎,無論專利申請布局怎么做,最終都要落實到一個個的專利申請上,這就要求企業一定要做好首次申請的撰寫。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法務部副總監劉雪飛則提出,專利撰寫的時候企業可能不會感覺多么重要,但用的時候就會深刻感受到撰寫的重要性,這提醒企業做專利申請的人員要認真對待每個有價值的專利申請。一個成熟的企業,要對專利法有深刻的理解,制定明確的專利申請策略。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知識產權官孫明巖強調,利用好知識產權,可以促進動力電池行業更健康的發展,也可以幫助中國的動力電池行業真正站在世界頂端,而不僅僅是另外一個拼成本、拼效率的中低端行業。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總監張盼提出,從技術研發角度講,對知識產權的全景分析判定可以幫助企業確定研發方向,配合下一步專利布局;企業從專利的分析中,可以找到一些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技術,共同推動技術應用;還可以從法律方面做風險評估,判斷投資方向等。“知識產權的分析可以賦能于企業的研發,做預警分析和方向導航,同時也可以尋求規模不太大的、技術比較專的企業合作,包括立項項目等,還可以避免重復開發,拉通內部資源,提前規避技術,通過其他領域尋找創新方案。”張盼如是說。

發揮資本作用推進創新技術落地

創新離不開資本,資本則追逐和幫助服務創新。資本與技術的融合是初創企業成長壯大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北京汽車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廣宏強調,隨著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行業全產業鏈涌現一大批手握核心技術的初創企業。資本方如何引導、扶植這些行業幼苗的茁壯成長,如何將市場資本力量與科技成果綁定,從而得到一加一遠大于二的效果,是新市場背景下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杜碩提出,十年前,燃油車時代談創新比較困難,因為那個時代,造車的空間有限,而電動化、智能化時代,為中國企業帶來層出不窮的創新機會。這個時代,資本要起到資源配置的作用,利用資本的力量,通過戰略股東的引領作用、資源協調作用、優化結構作用,幫助企業的創新少犯錯,做得更好。

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張磊發現,在優質企業的發展初期,技術的獨創性、創新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企業發展到成長期的后半段,則應該具備產業擴張的能力、產業鏈的可持續性。資本就是這兩個階段的樞紐,發揮投資跨時間的功能,把產業周期的紅利和價值賦能到技術原創初期。目前,汽車領域正處于技術創新發展和資本多維融合的階段。

上汽恒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永濤強調,新勢力對汽車行業原來的研發沖擊得非常厲害,用戶也發生很大變化,這就需要資本發揮作用,幫助傳統車企即時應對這種變化。

在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朱巖看來,從技術角度看,創新并不是汽車行業勝出的最大驅動力;但在當今這個技術快速迭代的時代,這一問題卻需要重新思考。從電動化到智能化,發展的速度比我們想象得要快。中國內卷的汽車市場,給勇于技術創新的企業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會,這也是資本的機會。

華民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崔斌則強調,資本是產業和創新很重要的連接器。資本一端連著產業,一端連著創新,利用資本的洞察力,篩選項目,幫助優秀企業成長。同時,資本還是放大器,可以幫助優勢企業快速發展、迭代;另一方面,站在產業背后,資本可以給創新一定的試錯空間,帶動創新鏈發展。

標簽: 智能網聯汽車 中國汽車創新大會 2022年中國汽車創新大會 無線新能源智能汽車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