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大疆“孵化者”李澤湘:高端裝備比芯片還讓人“頭疼”

時間:2018-05-11 09:02:57    來源:網易科技    

1961年在湖南出生的李澤湘,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孵化出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大疆創新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李澤湘的角色除了是早期投資者和董事長之外,還是大疆創始人、CEO汪滔的老師。此外,李澤湘還是香港科技大學自動化技術中心主任、固高科技董事長。

5月10日,在寧波余姚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李澤湘向外界公布了他的最新打算。李澤湘提到,他剛剛和學校申請兩年停薪留職,而做出這個決定源于希望靜下心來好好研究高端裝備。

李澤湘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機器人和高端裝備的核心就是搭建完善的芯片生態系統。

從高校申請停薪留職靜心研究

在李澤湘看來,過去40年,制造業很多產品的數量和規模都有所突破,但目前面臨量到質和大到強的挑戰。

此前,李澤湘呼吁做工業機器人不要到汽車行業去跟“四大家族”死磕,而要轉移到3C產業等巨頭還沒有涉足的行業。眼下中國很多機器公司在3C產業已經有很多突破。

在李澤湘看來,未來高端的核心零部件、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系統、高端機床、終端產品也有很大機會,智能終端則是終端產品中最關鍵的,這方面增加值至少是10萬億元人民幣規模。

至于向高校提出停薪留職的原因,李澤湘給出的答案是,“我覺得高端裝備,甚至是比芯片還要更頭疼的一件事情。”在李澤湘看來,做好高端智能準備,不只要有扎實基礎,還要有敢想敢闖的年輕人、優秀的技工體系、高標準的穩定環境、精密加工設備、持續的資金投入,而這也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培育。

當李澤湘公布將停薪留職兩年的消息后,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王田苗頗為好奇。對于王田苗提出“多久能夠頂起智能制造的重任”時,李澤湘回應稱需要“十年”。

在李澤湘看來,高端裝備制造突破實屬不易,必將經歷漫長的過程。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賺快錢,缺乏“打呆仗、打硬仗”的模式,否則芯片等產業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格局。因而他提到“我們用十年的時間,大家來努力做這個事情(高端裝備制造),有這個心理準備。”

作為智能制造領域的一名“老兵”,李澤湘也坦言,做機器人和硬件,比做軟件或者商業模式的創新要艱難十倍甚至百倍,怎樣讓這些年輕團隊磕磕碰碰之后能夠走出去,是需要思考的生態問題。

最關鍵的還是人才,過去20多年,李澤湘接觸了很多人才。他表示除了需要考試成績好、論文寫得好的學生,更需要有夢想、敢折騰、能動手的人。

此外,李澤湘坦言,雖然中國有很多資本、很多基金,但他們有時候更喜歡賺快錢,對于很多不起眼的初創團隊看不懂也沒耐心,這就需要政府和有心的資本來幫助年輕人做事情。

芯片產業心態急躁“頭大腳輕”

在上述峰會現場,李澤湘還講起了合伙人的故事。李澤湘回憶稱,他的一位合伙人在過去十幾年培育了一批芯片公司。早期這些芯片公司的水平和外界同級公司平分秋色,而隨著大疆等機器人公司興起驅動芯片應用,也找到了一些突破口。

在李澤湘看來,之所以上述案例中芯片產業方面有所突破,源于形成了人才、基地、芯片、部件、裝備、終端產品的生態系統,而這個系統可以延伸拓展到更多地方,衍生出更多創業團隊。

李澤湘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機器人和高端裝備的核心就是搭建完善的芯片生態系統。中國具備芯片產業的基礎應用能力,但目前的關鍵點在于能不能用系統應用把芯片產業帶動起來。之前的心態比較急躁,沒有意識到用系統帶動和生態環節去做,出現“頭大腳輕”的情況。

李澤湘還提到,芯片問題不只是材料和設計,更重要的是設備。目前芯片在封裝設備、測試設備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機會。激光加工設備、3D打印設備在智能控制、智能裝備、人工智能的驅動下也將使商業模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澤湘介紹稱,芯片的發展推動三次大的產業革命。前面三次的計算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由西方主導,別人已經把它的芯片公司帶起來,中國芯片公司要進去只能是“山寨”別人,難以成為世界級芯片公司。

在李澤湘看來,對于研究芯片的企業來講,要進入芯片市場,要清楚未來系統級別的應用形式,并思考如何和終端用戶對接。如果能抓住第四次的終端產品,包括機器人、無人機、智能駕駛等,有可能培育出一個新的世界級芯片產業。

“我們有非常多的機會,大家不要著急,感覺今天趕不上就沒有機會了,機會永遠在那。關鍵問題是我們怎樣打造一個生態系統,使得我們能夠把握這個機會。”李澤湘總結道。

標簽: 大疆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