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將對原產于美國的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大豆”、“其他玉米”及“玉米細粉”等產品都在清單之中。
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的34%、玉米的27%來自于美國。目前我國仍在有效期內的進口轉基因大豆安全證書有13個、玉米安全證書有18個。一些轉基因科學家建議,與其將市場交付于外國,不如借著國際貿易變化的機會讓社會多了解和接受轉基因,推動轉基因產業化。
中國農大教授、工程院院士、玉米遺傳育種專家戴景瑞表示,中國的科研人員已經做好了轉基因玉米產業化的準備,只要批準了就可以全面鋪開。
轉基因玉米品種有儲備
2008年,“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轉基因重大專項”)立項,計劃在未來15年投入240億元,進行轉基因產品研發。而今,轉基因重大專項實施已經10年。據一位和轉基因行業聯系密切的人士介紹,轉基因重大專項近幾年已經有一些產品進入安全證書申請階段,但還未獲得安全證書。
按照我國相關規定,在產業化推廣前,必須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和通過品種審定。
2016年發布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加大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發力度,推進新型抗蟲棉、抗蟲玉米、抗除草劑大豆等重大產品產業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轉基因重大專項“總工程師”萬建民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最有可能率先進行產業化的是轉基因抗蟲玉米和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
其中玉米成為科研單位和企業關注的焦點,因為商機尤為巨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5.32億畝,大豆播種面積僅為1.17億畝。
“目前有4個轉基因玉米正在申請安全證書,這4個轉基因玉米由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四個單位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其中兩個是抗蟲玉米,一個是抗蟲抗除草劑玉米,另一個是抗除草劑玉米。”戴景瑞介紹。
在大豆方面,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姜韜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有一些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轉基因大豆研發,但是還沒有獲得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
戴景瑞和農業生物技術科學家張世平都表示,由于對轉基因玉米產業化看好,種子企業紛紛預先布局,和研發單位提前交流,以期在轉基因產業化時間表出臺后,能迅速將轉基因性狀轉入它們的好品種中,這樣企業能及早完成育種業務,不耽擱轉基因玉米種子上市。
生物技術研發單位選育出的抗蟲、抗除草劑等轉基因性狀,必須要轉入到高產優良農作物品種里面,才能應用于農業生產,這個過程叫作回交轉育。
戴景瑞介紹,目前已經用前述4個轉基因性狀的玉米在科研試驗中回交轉育了20多個品種,都經過了安全評價。這意味著,如果現在就推行轉基因玉米產業化,品種也準備好了。
不過,獲得安全證書后,在產業化之前還有一道坎,就是品種審定。按照我國《種子法》的規定,農作物新品種必須要經過審定,沒有審定通過是不能推廣的。品種審定由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負責。
自從2009年轉基因植酸酶玉米、轉基因Bt汕優63水稻獲得安全證書后,從事轉基因研究的科學家多次呼吁盡快出臺相關品種的審定辦法。然而截至目前,審定辦法仍未出臺。
全球范圍內,轉基因產業發展迅猛。1996年,轉基因種子市場市值1.5億美元,2016年市值156億美元,占全球商業種子市場的35%。“一個基因造就一個產業,我們國家作為農業大國、人口大國,沒有理由不抓住這次科技革命的機會。”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表示。
轉基因產業化有路線圖無時間表?
2016年4月,在當時的農業部就轉基因問題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明確表示,將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的路線圖推進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
“之所以有這個路線圖,不是因為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而是因為要考慮到公眾的承受力和社會環境問題。”前述和轉基因行業聯系密切的人士表示,產業化遲遲未能進一步推進,既有研發本身尚不夠完善的原因,也有來自社會的一些壓力。
到目前為止,農業農村部尚未推出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具體的時間表。從1998年開始,中央1號文件近十年內7次對轉基因的研發、科普、產業化做出部署。不過,2018年中央1號文件的全文中沒有提及轉基因。
在科普宣傳方面,今年初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了《2018年農業科教環能工作要點》,提出:“組建全國農業科普傳播聯盟,以‘講好基因的故事’為主題,鼓勵開展科普創意大賽。組織全國巡回宣講活動,持續開展網絡宣傳與常態化科普,持續推進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等科普活動。”
據了解,轉基因重大專項曾經就2020年推廣商業化提出一個種植面積目標,不過由于種種原因,這個種植面積目標也多次改動。
多位轉基因行業人士表示,若2018年國家不發放轉基因作物種植安全證書,2020年達成《“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目標將“比較困難”。
張世平表示,玉米生產上應用雜交種子,一畝雜交制種田生產的雜交種子可供下一代200畝左右種植。如果2020年實現一定規模的轉基因玉米種植,則2019年需要進行大面積雜交制種,2018年必須對2019年進行大面積制種的轉基因玉米親本(“父/母親”)進行大量繁殖,所以準備種子就得兩年。
據戴景瑞推算,如果國家在2018年開始產業化,按照一年繁殖兩季、一畝的種子可以種200畝來估算,2018~2020年三年時間里可以推廣上億畝轉基因玉米。
但如果沒有安全證書,大規模制種就是非法的。一些業內人士對前述4個轉基因玉米在2018年能否獲得安全證書不太樂觀。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還沒有召開會議、評審申請材料。轉基因研發中的田間環境釋放和生產性試驗也需要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批準,目前正值玉米播種季節,研發單位正在焦急等待政府批準,不然今年研發也不能正常進行。
一位不愿具名的接近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人士表示,國內自主研發的轉基因玉米抗性還不錯,但是國內有一種擔憂,就是中國的生物技術科研單位和企業,在資金規模上無法和跨國企業抗衡,一旦放開市場,國內企業恐怕競爭不過。
張世平則認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玉米與國外產品相比并不差,目前美國一些轉基因玉米產品(種類)含有8個基因,中國的含有2~3個,但在中國的環境下應用,美國的玉米并不比中國的玉米有優勢,8個基因中有些是研發實驗中所用的篩選基因,有些是針對美國的地下害蟲的基因,而中國玉米目前沒有地下害蟲危害,則這類基因在中國環境下沒有作用。“這就和感冒吃藥一樣,如果吃8種藥和吃1種藥的效果是同樣的,沒有必要非得吃8種藥。”此外,雖然跨國企業規模龐大,但是業務范圍廣泛,涵蓋了農藥肥料等,張世平認為,如果僅僅是轉基因研發育種,中國企業做得還是比較專精的。
戴景瑞介紹,目前回交轉育的20多個品種,在轉入抗蟲、抗除草劑基因以前,就是已經通過品種審定的傳統玉米品種。這里的“傳統”是和“轉基因”育種技術相對的傳統育種技術。
我國對傳統育種新品種的審定,要求在全國多個地區進行區域試驗,要能夠證明比已有品種更高產、更優質,才能通過審定。
張世平表示,在現有政策法規下,理論上是不能同時獲得安全證書和通過品種審定的,但是如果有綠色通道,那么就有可能。上世紀90年代,中國棉鈴蟲大爆發,極大地危害到中國的棉花生產和棉紡織業。當時中央政府要求科研團隊抓緊時間研發轉基因抗蟲棉,并在研發成功后迅速開啟了“綠色通道”進行推廣。
“我是做研究的,成果不能推廣,我著急,但是我理解國家的安排和布局,時機成熟的時候自然會推廣。科研人員要做好準備,到時只要一聲令下就能推廣。”戴景瑞介紹,農業部門已經在全國幾十個點進行轉基因玉米的區域試驗。
不劃定轉基因種植區域
在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等蓬勃發展的今天,一些企業出于生產應用或者消費者的偏好,會專門定制“非轉基因”大豆或是其他農產品以供消費者選擇。
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為了保護我國豐富的種質資源,以防萬一發生的“基因漂移”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推進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應該劃定“轉基因種植區域”。
對此,前述和轉基因行業聯系密切的人士表示,將來可能不會劃定轉基因種植區域和非轉基因種植區域。
此外,一種轉基因種子獲批生產應用安全證書,也并不意味著它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應用于農業生產。
“現在關于轉基因農作物的審批是按照生態區域,比如說批準在黃淮地區的轉基因玉米種植,不能到長江流域種植,只能限定在黃淮流域,這是按照生態區域來布局的。”前述和轉基因行業聯系密切的人士表示。
2014年續批的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發的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批準范圍是山東省,同年續批的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轉cry1Ab/cry1Ac基因抗蟲水稻Bt汕優63生產應用安全證書限定在湖北省。此外,在我國廣泛使用的抗蟲棉每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也是按照生態區域來批準發放的。
“農民種不種,是農民說了算,如果非轉基因的市場好,干嗎種轉基因呢,這是種植者自己權衡的。我們只是說這個是安全的,你可以種,你也可以不種。就如同現在我們已有的很多品種,有常規品種,也有雜交品種,農民可以自行決定種哪個品種。”前述和轉基因行業聯系密切的人士強調,政府這只手絕對不可能干預那么多市場行為。
艾格農業大豆分析師傅真真表示,目前我國仍然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種植業態,會給管理增加困難,即使劃定專門的種植區域,也難保轉基因種子不會影響到非轉基因種源。“如果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效益好,非轉基因的就會被淘汰掉。以大豆蛋白粉為例,只有一些標準要求高的企業會檢測收購的原料中是不是非轉基因大豆。”傅真真稱,在調研中了解到,限定用于加工原料的進口轉基因產品,在國內運輸過程中出現撒落,當地農業部門都要收回,以避免農民私下種植。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