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檢測儀器“火眼金睛”

時間:2017-10-20 10:18:50    來源:科技日報    

大氣中的顆粒物從哪兒來,它的組成成分是什么,這些組成物質發揮了什么作用?只有把這些問題弄清,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日報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進展會上獲悉,由中興儀器(深圳)有限公司牽頭的“多角度偏振光散射大氣顆粒物源識別在線分析儀的開發及應用”項目做的就是大氣顆粒物源識別。

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檢測儀器“火眼金睛”

項目負責人邱致剛告訴記者,該團隊國際首創了多角度偏振光散射顆粒物在線分析方法,能夠實現顆粒物多特征監測、原位分析、快速源識別,僅需3分鐘就能識別出是來源于燃煤、汽車尾氣、揚塵或是其他。“我們使用的是物理方法,與現有的化學方法形成互補。此外,與動輒上百萬,只能放置在干凈、整潔的實驗室的檢測儀器相比,這臺精密儀器是在戶外執行在線監測任務,儀器價格較低,實用性更強。而且通過實時在線識別產生的連續數據,未來還能識別隨著溫度、季節、光照等變化的霧霾變化,為治理大氣污染提供更準確的大數據。”

邱致剛透露,經過聯合攻關,目前世界首臺用偏振光散射來進行大氣顆粒物源識別的在線分析儀已完成樣機設計。

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監測更準確

國家正在對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進。但在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粉塵研究分院副院長王杰看來,目前國內外大多數儀器不能滿足超低排放監測指標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

“對于煤炭顆粒物的檢測,目前絕大多數都是采用單一光學原理來檢測,往往存在因煤質變化、長時間檢測造成的檢測窗口污染、儀器漂移造成的精度下降等問題,需要頻繁標定。目前僅美國熱電的顆粒物在線設備實現在線自動標定,但該設備價格十分昂貴,且最多只能使用三個月就要更換耗材。”王杰說。

記者了解到,該專項的儀器研發任務包括排放顆粒物監測儀器的研制、SO2和NOx多組分氣體的精確監測儀器及手工采樣設備的研制、SO3和硫酸霧監測儀器的研制;應用研發任務包括排放顆粒物監測儀器及手工采樣設備應用技術的研發、SO2和NOx多組分氣體的精確監測儀器應用技術的研發、SO3和硫酸霧監測設備應用技術的研發;產業化和工業化任務包括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監測儀器的工程化及產業化。其中,對于SO3、硫酸霧的監測,目前世界上沒有相關產品,此次研究將彌補這一空白。

王杰告訴記者,項目組采用激光散射+β射線技術相融合的方式,不但解決了自動標定問題,更換一次耗材最少可以使用半年至一年,而且設備價格不到進口的1/3,分辨率也已達到微克級。此外,該項目組還開發建立CEMS監測預警平臺——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檢測儀器,實現了24小時實時連續監測,監測數據會實時傳送到環保部門,避免出現企業檢查時才開環保設備的情況。

王杰還透露,目前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檢測儀器已經完成檢測原理等基礎研究,并已經進入到樣機開發和測試階段。

標簽: 檢測儀器 電廠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