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秋收時節,當很多人還在腦補農民彎腰弓背、揮汗如雨的農忙畫面時,在東北的廣袤農田里,無人收獲機、倒伏收割“神器”、“空調”糧倉等智能化農業機械,令這個收獲季充滿科技風與未來感。
無人收獲機用上北斗衛星導航
近日,在黑龍江省紅衛農場種植戶韓雙棟的水稻田里,三臺無人駕駛智能收獲機自動轉彎,身后“吐”出粉碎的秸稈。不一會兒,一塊7畝的水稻田就收割完畢了。記者登上無人駕駛智能收獲機,發現一個四方形盒子是這臺機器的“大腦中樞”,顯示屏上閃爍著一些數據。
“這個37,表示在頭頂上方可以接收到37顆北斗導航衛星信號。”一位技術人員介紹,盒子里加載了復雜的軟件系統,用戶只要輸入地塊定位,點“開始”鍵就可以操作了。
在收獲現場,記者隨手抓起一把粉碎的秸稈,發現里邊沒有一顆遺失的糧食。紅衛農場農機科科長李巖說,借助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無人駕駛收獲機提高了收獲精度,可以減少收割過程中的糧食損失。
不久前,無人農業作業試點現場推進會在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召開。在這個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試驗區建設的帶動下,具備無人駕駛能力的拖拉機、插秧機、收獲機等已逐步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銷售各類自動駕駛農機裝備和系統1.17萬余臺套,同比增長213%。
智能農機改變了傳統秋收方式。記者在遼寧省鐵嶺縣蔡牛鎮張莊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玉米地里看到,一臺大型聯合收獲機正在作業;駕駛室的顯示屏上,玉米的水分、產量、收獲面積等信息實時更新。
張莊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說,一臺收獲機每天可以收獲200畝玉米,過去種地用“小四輪”,滅蟲用小藥壺,收獲用鐮刀,現在種收都是智能化大農機。“以前十幾天才能收完的莊稼,現在幾天就能完事。”
倒伏收割“神器”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今年8月底、9月初,東北遭遇臺風“三連擊”,部分地區玉米出現倒伏,一些農戶曾一度犯愁怎么收。如今,一臺臺經過改裝的收獲機如“變形金剛”般在地里馳騁,扶起秸稈,收獲玉米,這種秋收“神器”確保顆粒歸倉。
在全國產糧大縣吉林省農安縣,農緣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忠余正開著改裝收獲機收割倒伏玉米。收獲機的割臺上加裝了三對輔助喂入攪龍。收獲機啟動前行,攪龍開始旋轉,趴在地上的玉米秸稈被割臺前尖扶起,順著攪龍被拽上割臺,玉米棒被收進倉內,秸稈被粉碎鋪在地上。
今年農緣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經營的7500多畝玉米倒伏嚴重。“玉米稈橫七豎八地倒在地里,一開始比較犯愁。”李忠余曾經做過10年的農機維修工,經過十幾天的反復試驗,他將合作社6臺收獲機改裝。
為了讓更多農民掌握改裝經驗,農安縣農機部門專門組織了改裝農機作業現場會,邀請李忠余為當地種糧大戶現場演示。目前,吉林省有超過15000臺經過改裝的收獲機正在地里搶收糧食。“預計10月底秋收基本結束,確保糧食顆粒歸倉。”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鄔曉東說。
為適應倒伏作物收割要求,加快搶收,黑龍江省財政下撥1.7億元,用于收獲機械改裝補貼,目前已改裝近2萬臺機械用于秋收,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在黑龍江省蘭西縣蘭西鎮種糧大戶周春波的玉米地里,改裝后的收獲機正在收獲倒伏玉米。周春波說,9月初因為臺風玉米出現倒伏,當時玉米到了成熟期,對產量影響不大,但如何收回來卻是件犯愁的事;現在看,改裝后的“神器”起了大作用。
“空調”糧倉保障糧食品質
記者日前走進中儲糧哈爾濱直屬庫有限公司。記者登著長長的邊梯,走進長67米、寬29米、高約8米的高大平房糧倉,腳下儲存的玉米達6米多深。
中儲糧哈爾濱直屬庫有限公司保管員邢艷說,本倉現存6700噸玉米,等級國標二級,目前倉內平均糧溫18攝氏度,糧情穩定,儲糧安全。
看似普通的一間糧倉,卻藏著不少科技秘密。過去,給糧倉“體檢”是個人工體力活。幾米長的溫度計,每隔一段距離就得插上一根。而如今,上百個糧溫傳感器分布在每個糧倉不同位置,坐在辦公室里打開電腦,就能看到倉內各處的糧溫變化。
中儲糧哈爾濱直屬庫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目前公司科技儲糧覆蓋率達到100%,標準高大平房倉采用先進的內環流控溫儲糧技術,高效低碳環保,糧食儲存三年品質新鮮,糧食損失率很低。
在中儲糧集團吉林分公司龍嘉直屬庫,通過現代化的儲糧技術,幾十名在崗人員管理著上萬噸玉米。在直屬庫糧倉內,記者看到一顆顆玉米籽粒飽滿,抓起一把感覺冰涼。
倉庫保管員劉玥說,通過應用內環流綠色儲糧技術,冬季積蓄冷源,夏季智能環流,使糧食始終保管在“空調房”里。“糧倉全年保持在低溫狀態,大幅降低了糧食生蟲、霉變的概率,保障了每一顆糧食的品質。”劉玥說。
一些糧庫還安裝了智能化糧庫系統。在中儲糧沈陽直屬庫的監控中心,可通過高清攝像頭隨時調閱糧倉內部情況。中儲糧沈陽直屬庫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弢琦說,無論直屬庫的哪個糧倉,都可在線查看糧溫等基本信息,放大后可清晰看到每一粒稻谷。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