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旅游 > 正文

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形成“九曲黃河第一灣”的壯美景觀

時間:2020-11-09 11:47:5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探尋黃河之美

發源于青海的黃河,流經四川省境內,在若爾蓋縣唐克鎮索克藏寺旁,以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形成了“九曲黃河第一灣”的壯美景觀。隨著近年來生態保護和涵養的不斷加強,這一美景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和保障。

若爾蓋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生態安全大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若爾蓋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澤濕地,有著黃河“蓄水池”“中國西部高原之腎”的美稱,也是黃河流經四川唯一的地方。但同時,若爾蓋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屬高寒生態脆弱區,受全球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干擾等影響,一度草原沙化、濕地萎縮情況嚴重。

為了與沙化爭奪綠色家園,若爾蓋全縣干部群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沙化治理。經過30多年不斷研究和創新,他們總結出適合高寒流動沙地的治理技術,有效遏制住土地沙化趨勢,減少了水土流失,達到“種樹見林、種草見綠”的效果。

生態環境改善給當地帶來了收益。據介紹,四川省黃河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公里,阿壩州涉及若爾蓋縣、阿壩縣、紅原縣、松潘縣,流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占省內黃河流域面積91%。其中,黃河流域所涉4縣均屬于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而近幾年,在生態治理的不斷加強下,若爾蓋縣生態經濟發展迅速,精準脫貧成效顯著。

據了解,2018年,黃河第一灣景區銷售門票近25萬人次,支取生態生計補償款共計近295萬元,有力助推了若爾蓋縣經濟發展,景區的數十名工作人員均來自貧困戶。而為助力脫貧攻堅,這筆生態生計補償款也將下發至各村舍使用。目前,若爾蓋縣有120個河道管理員,均是縣里的貧困戶。

生態環境的改善也在推進服務業、手工業等產業發展,推動老百姓增收。若爾蓋縣唐克鎮白河社區由藏羌回漢等民族居民組成,過去一直沒有集體經濟收入。2017年,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社區村民入股160多萬元成立了若爾蓋縣天際濕地騎行環游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包括吉祥娃娃、如意香包、金剛結等一批手工產品和旅游業有機結合。不到4年時間,最初老百姓入股的160多萬元就發展到固定資產3000萬元。

目前,若爾蓋縣聘用3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對濕地生態資源進行巡護和管理,不僅實現了保護區濕地資源管護全覆蓋和牧民增收,也基本杜絕了偷獵、開墾等破壞濕地資源的行為。

標簽: 一百八十度轉彎 九曲黃河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