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日是提振文旅市場的重要契機。今年“五一”小長假,上海以400億的旅游消費成績領跑全國,同比2020年(約95億元)增長了約321%,成為小長假“人氣最高”旅游目的地。那么,為迎接此次“五一”大考,上海是如何做好文旅市場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謀劃,助力行業強勢復蘇?除了本身的經濟、金融、交通等優勢,上海當前的文旅發展路徑對于其他旅游城市又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產品供給:立足高品質文旅消費
據了解,2021年“五一”節假日前,在對旅游客流進行充分預判之后,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為更好滿足市民游客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快上海文旅行業復蘇回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要持續做好“樂嗨上海”品牌,推出“百年建黨紅色行”“都市潮流打卡地”“親近自然新城游”“看戲觀展品文化”四大板塊系列文旅產品149項活動。
相較于2019年“五一”假日期間上海市推出的文化民俗、都市觀光、親近自然、樂游農家四大主題共57項活動,今年的文旅產品內容更豐富,類型更齊全,且更加聚焦于民宿、觀劇看展、都市觀光等文旅產業鏈下游終端消費環節,經濟帶動作用更加明顯。而這期間,民宿、酒店等旅游住宿業也迎來一波“補償性”消費,熱門景區TOP10之首的迪士尼度假區所引爆的“圈層效應”更是迅速帶火了周邊的酒店、民宿。
在都市觀光游方面,除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外灘、豫園經典等旅游景點之外,青浦、南匯、松江、嘉定、奉賢五個新城也紛紛推出了休閑、觀光、文博等主題活動,凸顯新城文旅稟賦特色;徐匯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南京路步行街、思南公館街區等各大特色街區則適時通過打造夜生活新地標等,吸引游客關注。為努力將黃浦江旅游建設成為上海旅游的入口和上海第一旅游目的地,“五一”假期,浦江游覽推出了航程45分鐘精華游、航程70分鐘世博游、總用時210分鐘海派餐飲游、及主題定制游,努力將浦江游覽班輪航線打造成為黃浦江上的新亮點。此外,上海旅游集散總站也推出多條生態野趣特色線路,為市民游客打造更舒適的休閑旅游體驗。
業態提升:文旅經濟數字化持續發力
數字化創造了更為便捷的文旅服務,為釋放文旅消費潛力提供強大動能。當前,上海正聚焦“文旅經濟數字化”“文旅治理數字化”“文旅生活數字化”三個方面,推動產業升級迭代。
今年年初發布的《上海熱門文化旅游景點數字化服務評價報告(2020)》顯示,上海文化旅游景點單位數字化服務平均分從2019年的80.81分提升到2020年的88.16分,并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公園類景點的數字化能力提升較快,熱門文化旅游景點已普遍具備線上購票、預約、退票和在線咨詢能力,景點更加注重用新技術對數字場景的打造,68%的景點已經使用直播、VR等新技術等。此外,上海文化旅游景點單位越來越注重用數字化加精細化打造“小景點、大文化”,用數字化加人文關懷體現服務的國際水準,用數據驅動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可以說,當前,上海的文化旅游景點正在逐漸實現從數字化宣傳到數字化傳播、從數字化服務到數字化體驗的雙重迭代。
“建設國際數字之都,是上海‘十四五’發展規劃確定的重大戰略,是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利用數字化手段,推進文旅場景再造、業務再造、管理再造、服務再造,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體驗,進一步提升文旅現代化治理水平,對文旅部門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方世忠前幾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談到。目前,上海市文旅局正在編制《上海數字景區建設及評價標準》,以期盡快推動實現旅游要素數字化、運營管理智慧化、旅游服務個性化。
致敬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熱潮涌動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作為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五一”假期,上海紅色旅游熱潮涌動。紅色景區接待量較往年同期有了成倍增長,試開放的“一大”廣場日接待量最多一天達到1.1萬人次。為迎接建黨百年,中共一大紀念館、中共二大紀念館和中共四大紀念館如今正在聯合申報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未來將形成以革命歷史文化為核心的旅游景區。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挖掘、利用上海的紅色資源,上海還在進行《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立法,以推動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法治化、規范化;未來則將制定出臺《關于本市促進紅色旅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暫名),研發推出一批紅色主題旅游線路。
正如方世忠所說,擁有豐富的紅色革命記憶和歷史文化資源,是歷史賦予上海這座城市的光榮,也是上海市民的驕傲。作為上海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的紅色旅游正不斷拓展內涵,向越來越多人講紅色旅游故事,傳承紅色精神。
深耕公共文化服務:為文旅獲得感和幸福感加碼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將文旅服務融入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中,推進“五館一站”與旅游功能疊加,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還有助于推動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目的地。
立足高品質文化消費,“五一”假期,上海文旅系統組織推動各類公共文化場館、博物館、美術館,推出“第13屆上海雙年展‘水體'之第三段落‘一個展覽'”、“莫奈與印象派大師展”等多場展覽和音樂會等精彩演出,以及相關云端體驗活動,持續豐富假日公共文化供給,促進線上線下文旅消費。
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引流效果自然不可小覷。據統計,“五一”假期期間,上海市重點文化場所共接待游客165.34萬人次。其中,對外開放的59家美術館舉辦展覽109項、公共教育活動62項,共接待觀眾13萬人次,同比增長255%;全市開放的86家博物館舉辦臨時展覽39場,共接待觀眾50.68萬人次,同比增長423%。美團打車“上海五一出行大數據”顯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上海玻璃博物館構成了打車出行目的地“Top5”。上海兒童博物館、上海科技館等成為享受“親子時光”的熱門目的地。
生態營造:注重城市微更新
“五一”期間,上海武康路一座裝飾著粉色蝴蝶結的陽臺意外走紅網絡,成為上海都市旅游的網紅打開點。事實上,類似的 “微景觀”大大小小分布在上海16個區的各個角落。2020年12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發布了首批50家“家門口的好去處”,這些公共空間,既有書院、美術館、博物館,也有體育公園、文化弄堂、濱江驛站等,依托文化、娛樂、健身、游憩、綠化、商業、餐飲、農業等資源,上海推出了展現區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動及公共服務,從而讓市民游客能更好體驗“微旅游、慢生活”。
《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實施“上海旅游”高峰建設工程,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打造一批“家門口的好去處”等旅游“微空間”。這些空間和歷史風貌街區、特色休閑街區、特色旅游村、郊野公園互為補充,成為上海作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載體。如此,不僅實現了主客共享,也有助于通過文旅融合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方志忠表示,在上海,一大批歷史文物建筑經歷了保護修繕、有機更新和活化利用,歷史文脈和現代生活在這里交匯,打造出了城市更新的新范式,豐富廣大市民和海內外游客的文化消費和藝術生活。
無論如何,需要承認的是,上海文旅市場的強勢復蘇最重要的前提還是全國及上海本地疫情防控得力。早在今年3月18日、4月10日,上海在全國率先有序放開對文化娛樂場所、旅游景區75%的限流管控,這也為上海文旅行業有序復蘇提供了相對安全的市場環境和時間緩沖期。但不可忽視的是,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伴隨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向縱深邁進,跨省、跨市、跨區(縣)引流效果愈加突出,對于推動地方文旅復蘇同樣大有裨益。
當前,長三角都市圈內的聯動發展正逐步向更高質量的一體化全面邁進,上海龍頭效應愈加明顯。在以旅游業發展促進國內大循環的背景下,對標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文旅IP和行業龍頭企業云集和的上海,伴隨科技、服務的持續賦能,無疑將進一步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記者 魏金金)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