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旅游 > 正文

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達到89.5% 比2017年提高10.7個百分點

時間:2021-09-03 08:08:39    來源:法制網    

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如何評價所取得的成效?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九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階段性目標全面超額完成。

“2020年國家統計局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達到89.5%,比2017年提高10.7個百分點。”黃潤秋說,這也充分說明,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成效得到人民群眾的充分認可。

據生態環境部介紹,“十四五”時期污染防治攻堅戰仍將持續。“十四五”時期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將聚焦“減污、降碳、強生態”。黃潤秋表示,“十四五”將以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以法律的武器治理環境污染。

三大保衛戰取得成效

2013年9月12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促進空氣質量改善的十條措施,因此,這個行動計劃也稱“大氣十條”。此后,國務院還發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以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

在三個“十條”基礎上,2018年,生態環境部啟動了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這三大戰役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核心所在。近日,黃潤秋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對三大保衛戰進行全面點評。

他說,在藍天保衛戰方面,生態環境部大力推動了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黃潤秋特別提到對9.5億千瓦燃煤發電機組的改造。他說,通過這一改造,我國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同時還完成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500多萬戶的冬季清潔取暖散煤替代;開展了藍天保衛戰重點地區的監督幫扶,向地方交辦各類涉氣環境問題達27.2萬個。

黃潤秋表示,在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完成了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地1萬多個問題的整改,完成了1萬多個農村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定以及15萬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

就凈土保衛戰,黃潤秋指出,生態環境部完成了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并推動了其成果應用,也就是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此外,生態環境部還開展了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污染的風險得到了基本管控。

具體到環境質量數據上,黃潤秋說,在大氣環境質量方面,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87%,比2015年增長了5.8個百分點,超過“十三五”目標2.5個百分點。PM2.5(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達到了37微克/立方米,超過“十三五”目標10.8個百分點。在水環境質量方面,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由2015年的66%提高到2020年的83.4%,超過“十三五”目標13.4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由2015年的9.7%下降到2020年的0.6%,超過“十三五”目標4.4個百分點。在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雙雙超過90%,順利實現了“十三五”目標。

約束性指標圓滿完成

藍天保衛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污染防治的最大難點。

據黃潤秋介紹,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十條”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抓住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散煤替代等關鍵舉措,并抓好落實。在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方面,生態環境部與交通運輸部門一起對京津冀等重點地區國Ⅲ及以下的100多萬輛柴油貨車進行了淘汰。同時,加快了“公轉鐵”運輸結構調整,全國鐵路貨運量占全社會比重由2016年的7.6%提高到了2020年的9.4%。

此外,還強化了區域聯防聯控,建立了常態化大氣污染治理協同工作機制;對重點行業企業按照環保績效實施差異化的管理;創立“一市一策”機制等。

“從全國情況來看,全國2020年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8%,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87%。”黃潤秋特別提到北京的大氣質量。他說,2020年,北京市PM2.5濃度是38微克/立方米。而2015年,北京市PM2.5濃度是80微克/立方米。“從2015年的80微克/立方米降到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低幅度達52.9%。”黃潤秋說,2015年,北京的重污染天氣是43天,2020年只有10天,下降近80%。

在黃潤秋看來,不僅“北京藍”逐漸成為常態,而且成都的朋友們“坐在成都的家里,透過窗戶,可以看到百里之外的西嶺雪山。”“如果你運氣好,偶爾還能拍到百公里之外的貢嘎雪山。”據黃潤秋介紹,近五年,成都市PM2.5濃度下降了約36%。

“最近這幾年,我們頭頂上天空的‘顏值’一年比一年高了,一年比一年好看了。我們呼吸的空氣,一年比一年清新了。”黃潤秋說,老百姓對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幸福感也一年比一年增強了。

有人將空氣質量的改善歸因于新冠肺炎疫情,認為疫情來了以后,社會活動降低,排放降低。對此,黃潤秋的看法是:“這當然有關系了,但我們也做過科學評估。”他說,通過科學評估證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會活動程度降低,污染物減少,對PM2.5濃度的影響是2微克/立方米,對優良天數的影響是2.2個百分點。黃潤秋指出,即便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因素扣除掉,仍然圓滿完成了“十三五”約束性指標。

黃潤秋認為,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特別是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是實實在在的。他說,天幫忙,人努力更重要。

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在“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堅戰怎么打?

面對這道必答題,黃潤秋指出:“從‘十三五’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到‘深入’,兩字之差,意味著污染防治攻堅戰觸及的矛盾和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

黃潤秋坦陳,當前污染防治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

以大氣環境質量為例,黃潤秋說,雖然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目前穩中向好,但下一步要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這些困難和難點包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大氣污染物排放仍然偏高,PM2.5濃度依然較高,距離達標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同時,一些地區臭氧濃度顯現逐年上升態勢。

“大氣污染治理已經進入了深水區,需要動真碰硬,啃‘硬骨頭’。”黃潤秋說,這個“硬骨頭”就是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需要在源頭治理上下功夫。

黃潤秋提出,在戰略層面上,“十四五”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關鍵還是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他說,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就是要更好地推動環境治理從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頭預防、源頭治理有效轉變。

在黃潤秋看來:“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根本上還是高碳的能源結構和高耗能、高碳的產業結構的問題。”他說,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源頭上發力,推動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既降碳又減污,從而實現減污和降碳的協同增效。

在戰術層面,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黃潤秋提出了“減污、降碳、強生態”七字戰略。“減污”就是降低污染物排放;“降碳”就是要進一步降低碳排放強度,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強生態”就是要進一步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的邊界。

在具體工作方面,黃潤秋表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從兩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方面,更加突出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另外一方面,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尤其是在精準、科學、依法上要下更大的功夫,要做到問題、時間、區域、對象、措施“五個精準”。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黃潤秋指出,生態環境好不好,關鍵還是要看質量,看百姓對藍天白云、清水綠岸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他說,“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按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要求,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記者:郄建榮)

標簽: 生態環境 滿意度 空氣質量 治理環境污染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