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圖片 > 正文

“放虎歸山”? 是否還會發生人虎相遇的情況?

時間:2021-05-20 17:54:18    來源:央視新聞    

我國首次成功救護并放歸野生東北虎后,如何保證人的安全?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優化,野生動物頻繁出沒情況也越來越多,如何更好地建設一個人與野生動物、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生態文明環境,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又承載了我們怎樣的期待?

放歸區域內,是否還會發生“人虎相遇”的情況?

野生東北虎放歸自然行動副總指揮、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姜廣順:大家可以看到在放歸區域內,有十多個標注為黑點的居民點。這些不是普通百姓生產生活的地方,而是穆棱林業局國有林區護林職工所在的林場。這些職工主要從事守護山林的職責,他們的生產生活,對虎的棲息地影響比較小。而且我們通過仔細地評估也可以看到,這個區域是咱們國家東北虎的棲息地區域中,人口密度最低的,而且從農田的這樣一個數量來看,相比來說也是最低的,從事農業耕作的地方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這里相對來說是一個“無人區”的狀態,發生“人虎相遇”的幾率也很低。

衛星跟蹤項圈都能回傳哪些野生東北虎的“秘密”?

野生東北虎放歸自然行動副總指揮、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姜廣順:通過這個衛星跟蹤項圈,我們可以判定這只老虎在野外是不是成功捕食了。如果成功捕食,說明它已經能夠很好的在野外進行獨立生存。而且我們還可以從分布區來判斷,它是不是找到了一個穩定的棲居地。另外,我們通過這個跟蹤項圈,還可以判定它離一些居民點的遠近,會給我們管理部門提供一些必要的預警數據參考。

隨著東北虎長大,脖子上的項圈會不會勒得慌?

野生東北虎放歸自然行動副總指揮、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姜廣順:這是廣大網友比較擔心的問題,也是我們做科學研究必須考慮的問題。在佩戴項圈的時候,我們已經考慮到它未來生長發育的可能性,還有就是說它在奔跑、吞咽時,項圈松緊度的控制問題,我們都做了充分考慮,從松緊度做了合適的調整。

放虎歸山,如何在老爺嶺棲息地內選擇最好的放歸區域?

野生東北虎放歸自然行動副總指揮、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姜廣順:宏觀層面,確定了將東北虎的放歸在老爺嶺棲息地版塊后,需要進一步確定在哪個區域放歸。這就要考慮每個區域老虎與人相遇的風險有多大?是不是風險最低?區域面積能不能夠滿足這只雄虎的活動需求。我們說雄虎的活動需求一般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同時還要考慮在這個區域里,有沒有足夠供它捕食的獵物。如果捕食的獵物低于每平方公里0.5頭的話,將來就不可能有雌虎過來,也就是說會影響雄虎的長期定居和生存。所以基于這些考慮,我們在老爺嶺棲息地板塊中,不斷的模擬和嘗試,同時綜合之前的調查數據資料,確定了將其從東興林場放歸長白山老爺嶺山脈一帶。

放虎歸山之前,隔離檢疫觀察時間為何從45天縮減至25天?

野生東北虎放歸自然行動副總指揮、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姜廣順:按照野生動物疫病檢測的技術規程,對于大中型動物來說,是需要45天這樣的一個時間長度來檢測各種疾病的潛在風險,包括對它的健康進行檢查。而我們對這只野生東北虎所有項目的檢查,通過緊張的20天工作就完成了。比如說它的生理生化指標,還包括野生大型貓科動物易感的13種疾病,包括寄生蟲的感染等等方面,我們都進行了詳細的檢測,發現這些指標都是正常的,具備了放歸自然的條件。

當東北虎奔向森林,是否已經算成功放歸自然?工作圓滿結束?

野生東北虎放歸自然行動副總指揮、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姜廣順:不是,還不能這么說,我們的工作其實才剛剛開始。①接下來,我們還要詳細監測放歸后,這只老虎的健康和活動情況,它是不是能夠成功地進行捕食?是不是能夠很好地建立自己比較穩定的家域?這些問題都非常重要。②我們還要監測這只虎和人之間的沖突,比如是它是不是又跑到了一些居民點里頭,或者去捕食一些家畜?我們同時還要對可能產生的“人虎沖突”進行一些提前的預警和監測。我覺得昨天對于這只野生東北背后虎的放歸來說,還只是我們后續工作的新開始,新起點。

放虎歸山,社會關切背后的努力與壓力

野生東北虎放歸自然行動副總指揮、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姜廣順:這個壓力是巨大的。我們國家對于老虎的救護,以及在咱們中國放歸,這還是首次。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來積累經驗,同時我們也咨詢了一些國際知名專家對這次放歸的看法,綜合考慮了他們提出的一些建議,采取了一套比較科學的放歸技術流程,每一步都怕有細節遺漏,就怕影響到這只野生東北虎放歸的成效。

標簽: 衛星 項圈 野生東北 放歸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