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圖片 > 正文

這屆年輕人為啥不結婚?婚姻早已不是人生的必選項

時間:2021-05-21 15:52:12    來源:游俠網    

最近「躺平」生活這事挺火的,簡單來說躺平就是:降低欲望,不長期工作,低成本生活。這個現象也在當代年輕人里面逐漸形成了一個圈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曾代表人們對愛情和美好人生的向往。然而,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傳統的婚姻觀正面臨挑戰。

民政部前不久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結婚登記僅813.1萬對,連續第七年下降。

記者調查發現,與父母輩相比,越來越多“80后”“90后”把單身視為一種正常選擇。“30多歲了還沒結婚”“20多歲了還母胎SOLO”等現象在年輕人中見怪不怪。

“如果成家了,絕不會像現在這么自由。”34歲的丁浩(化名)在北京一所高校讀博,住在宿舍,吃在食堂,忙的時候做科研昏天黑地,閑下來了就叫上“驢友”四處走走。如果不是家人偶爾催婚,他覺得這樣的生活也挺愜意的。

讀博以前,丁浩在家鄉沈陽一家電視臺做技術員,看到身邊的同學紛紛結婚生子,他也曾十分焦慮,積極相親,但幾段戀愛都無果而終。辭職讀博后,他的想法慢慢變了。“婚姻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舒服,而不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他說,“現在時間和收入完全由自己支配,不需要遷就任何人,我很喜歡這種狀態。”

27歲的白領張佳(化名)和男友已經戀愛7年,并放棄了結婚計劃。“每次一談到結婚,就跟著很多麻煩和問題,比如融合兩個家庭、買婚房、生孩子,雙方家庭分歧都很大。”張佳說,后來她和男友達成默契,只戀愛不結婚。“結婚與愛情無關,它只是給雙方關系套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鎖。”

眼下,越來越多適齡青年選擇不結婚,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

游俠網2

社會學家李銀河說,在上世紀80年代做家庭調查時,隨機抽樣中獨居人口只占2%左右;而在2007年做家庭調查時,獨居人口已經上升至12%。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發布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從2015年起,我國一人戶占比逐年增加,已經從2015年的13.15%增加至2019年的18.45%,我國家庭正呈現單身化趨勢。

對一些年輕人來說,不結婚是一種主動選擇。在一項“哪些原因讓你不想結婚?”的網絡投票中,獲票最多的選項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單身生活”。對另一些年輕人來說,不結婚則是被動接受。一位受訪者坦言:“每天‘996’,哪來時間戀愛結婚?”

社交媒體上,“年輕人不結婚”話題引發廣泛討論。網友紛紛表示:“單著不好嗎?為何要去嘗愛情的苦”“每天都有恐婚新理由”“結婚才需要理由,單身不需要理由”“找不到合適的絕對不將就”……

隨著單身青年漸多,“單身經濟”悄然興起,單身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舒適和便利。面向年輕人的飯店推出“一人份”套餐,單身公寓市場火爆,迷你小家電和小型廚具持續暢銷,甚至出現了“個人定制旅行”“一個人的婚紗照”。

“特別對于女性來說,過去男主外、女主內,女性如果不結婚就沒有生活來源;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女性完全可以養活自己,不需要依附男性,結婚意愿較過去大大降低。”李銀河說。

“現在碩士畢業已經二十五六歲,博士畢業一般就快三十了,如果工作幾年就更晚。”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年輕人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結婚在人生重要性上的排序降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從1990年至2017年,我國育齡婦女平均初婚年齡推遲4歲多,從21.4歲提高到25.7歲,并有繼續走高趨勢。

多位受訪者指出,與過去“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婚者被視為異類相比,現在對婚姻的觀念正變得更加開放,晚婚、不婚、同居越來越常見,婚姻早已不是人生的必選項,社會對不同選擇也更加包容。

上海白領葛女士自稱“母胎SOLO”,即便一直單身,她也覺得舒服自在。“即便一個人出去吃飯,也不會有異樣的眼光,甚至有的飯店還給你在對面放個娃娃。”葛書怡說,“即便是父母和親戚,好像也在慢慢接受自己想一個人生活的想法。”

39歲的山西澤州縣南村鎮人司小東(化名)感嘆,攢錢的速度永遠都趕不上彩禮上漲的速度。當地現在的標配是近20萬元彩禮、在市里買房買車,加起來要六七十萬元,對于普通家庭來說負擔很重。“總是需要再攢攢錢,拖著拖著,就快40歲了。每個村子都有我這樣的光棍,人數很多。”

一位受訪者語帶苦澀地說:“爺爺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媽媽只用了‘半頭豬’,我結婚卻要用掉爸媽的‘半條命’。”

標簽: 年輕人 結婚 結婚登記 下降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