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近代上海商會的生存策略

時間:2021-09-17 09:02:04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近代上海商會的生存策略

  海內外近代史學者對辛亥革命與資產階級研究十分重視,但近代史視角大部分集中在政治史、思想史,近年也重視社會史、風俗史的研究,對比宏觀的政治史和微觀的社會風俗史,處在中層視角的民國社會組織也是非常值得加以考察的對象。清末民初,隨著專制帝制的土崩瓦解,民間社團、民間組織迎來了一個大發展的春天。既然辛亥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革命,那么作為資產階級群體最大的社會組織商會,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研究。商會除了把工商業者組織起來,在資本主義較發展地區,其勢力不僅滲透到傳統的會館、行幫、善堂等社會組織,而且更控制了新建立的各種社會團體——商團、體育會、救火會、市政工程機構、地方自治機構以至學校、教育會、文藝社團、醫學團體等,其影響力輻射到社會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朱英教授這本《曲折的抗爭:近代上海商會的社會活動與生存策略》,是他近40年來研究近代中國商人和商會的重要成果,為我們了解商會在中國近代動蕩歷史進程中的曲折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歷史另一面。

  上海商會不僅是近代中國最早誕生的商會,也是號召力和影響力最大的商會,被譽為全國“第一商會”。早在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就曾下詔書要求設立商會,但直到清末新政期間,清政府推行各項新政措施,實施獎勵工商、振興實業的新政策,各省商會才得以正式誕生。在以上海商會為主的商人的積極組織下,清末即開始籌設全國商會,遇到辛亥革命爆發而一度停頓。辛亥革命勝利后,受到推翻清朝、民國肇建的鼓舞,上海商會牽頭聯合全國各地商會,終于在1914年1月召開了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第一個全國商會組織。

  事實說明,上海商會并不僅僅是一個在商言商的社會組織,在重大歷史關頭,商人也愛國,也曾對歷史進程起到重大作用。清末上海商會成立之初,就在愛國商人曾鑄的帶頭下,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抵制美貨運動。起因是美國從1882年開始生效的《排華法案》,1905年,美國政府強迫清政府續訂虐待華人華工的條約,不肯刪改苛刻虐待華工條款,于是商人聯合發起了抵制美貨運動。面對美國公使、使領館的巨大壓力,曾鑄等商會領導人物仍然堅持不改變立場,最終成為一場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

  雖然在動蕩起伏的20世紀近代中國歷史進程中,各派政治勢力此起彼伏,上海商會和商人們雖欲單純地“在商言商”,不介入政治,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每次政治風云變幻和政權的更替,都會對商會造成巨大影響,有時候甚至命懸一脈。在清末民初,上海商會本是一個純粹的民間社會組織,只有服務商人、溝通商情的功能,其組織相對簡單,并不掌握社會資源,也無重大權力、利益可覬覦,故而商會初期擔任會長、會董,更多的是責任,被推選者甚至并不樂意任職。但進入1920年以后,上海商會的影響力逐漸擴大,而中國近代政治更趨動蕩,各派政治勢力和軍事力量紛起,甚至與地方軍事也不無關聯。各政治派別和軍事力量希望拉攏總商會領袖擴大在經濟領域的影響,或者是支持與其聯系緊密者登上商會領導人寶座。譬如善于經營政治資本的傅筱庵兩次干預上海總商會換屆選舉,最終在軍閥孫傳芳的支持下,破壞商會法以及商會章程,使他當上了上海總商會會長。但好景不長,1927年北伐軍攻克上海后,國民黨即以勾結和支持軍閥孫傳芳的罪名對傅筱庵予以通緝。

  國民黨北伐期間,曾發動組織商民,共同參加革命,北伐軍抵達上海后,就發起籌組上海商民協會,該組織有濃烈的官方背景,連籌備員都由國民黨中央委任,其成立得到高度重視。對清末成立的上海總商會和北洋時代成立的全國商聯會,國民黨并不信任,早在1928年,國民黨中央召開第二屆第四次全體執監委會議,有提案提出整理民間團體系統,其中就提出取消舊商會,上海商民協會立即表示歡迎,呼吁政府盡快統一商人組織,而上海總商會和各省商聯會則對此提議表示堅決反對。1928年10月,上海總商會主導下的全國商聯會進行了自選推薦立法委員的舉動,意圖通過行業界別參政,此舉激怒了上海特別黨部,使上海特別黨部成為當時公開主張取消商會的一支力量。上海總商會本欲與商民協會并存,但卻遭到國民黨政府和商民協會的不斷排擠,意圖吞并,于是上海總商會唯有聯合全國商會奮起反抗,各地商會函電紛馳,連篇累牘向國民黨各級政府提交請愿書,反對取消商會,使得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取消商會的提案最終不了了之。就在大會閉幕后,1929年4月22日,又發生了上海總商會因會客室被占及會所被砸,而被迫“閉門”停止辦公的風潮,再次引發激烈矛盾沖突。從清末以來,在全國享有盛譽的上海總商會成立之后雖然遭遇多次重大變故,但從未有過向全社會公開宣布閉門及停止辦公的先例。上海總商會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對商民協會乃至國民黨市黨部做出回擊。上海總商會此舉博得輿論同情,也引起了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的關注,派專人前往上海調查,最終保留商會而取消商民協會。

  抗戰時期上海淪陷,但商會繼續存在。抗戰勝利后上海總商會又參與了全國商聯會的重建工作。作為近代中國最大、最發達的商業重鎮,可以說一部上海商會史也是一部上海的近代史。(王紹貝)

標簽: 近代 海商 會的 生存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