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3條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引題)
串聯起大灣區人民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主題)
中國文化報駐廣東記者 譚志紅
去年以來,廣東省分兩批發布了八大主題43條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這是廣東省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它以線性遺產的形式將散落的文化遺產資源點串珠成鏈,串聯起大灣區人民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為游客讀懂嶺南、讀懂大灣區提供了新視角和新途徑。
參觀者祭掃庚戌新軍起義烈士墓
廣州沙面大街
黃埔軍校舊址 (本文圖片由許建梅提供)
將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
在廣州荔灣珠江白鵝潭畔人民南歷史文化街區西堤人民橋底,有一個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信息服務總站,以圖文、視頻等方式介紹展示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的由來,以及線路、遺產點及相關歷史信息、故事,展現粵港澳三地文化交融和嶺南文化特質。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還可以在觸摸屏上查詢27條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線路的信息,并通過展覽信息的指引到各游徑點實地游覽。
文化遺產游徑是指價值突出、保存較好、資源豐富、能有效串聯歷史文化遺產的游憩通道,包括沿襲歷史線路的陸路和水路,以及沿線重要的文化和自然資源景觀。廣東省連續3年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以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
在去年和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上,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發布了兩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共43條,分為八大主題。其中,去年發布的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包含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游徑、華僑華人文化遺產游徑、古驛道文化遺產游徑和海防史跡文化遺產游徑,共五大主題27條實體游徑。今年發布的第二批包含西學東漸文化遺產游徑、近代商埠開放文化遺產游徑和非物質(粵劇)文化遺產游徑,共三大主題16條實體游徑。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以歷史為紐帶,以游徑為“線”,將分散的、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通過價值挖掘強化文化遺產的關聯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以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為例,該游徑包括廣州革命起義紀念游徑、廣州孫中山思想傳播游徑、廣州黃埔軍校革命游徑、東莞石龍東征游徑、惠州飛鵝嶺東征游徑、中山—珠海孫中山故里游徑、中山石岐紀念游徑、肇慶鼎湖休憩游徑、廣州孫中山讀書學醫游徑9段實體游徑,分布在廣州、中山、惠州、東莞、肇慶5市,串聯起孫逸仙博士開始學醫及革命運動策源地紀念碑、南華醫學堂舊址、廣州圣心大教堂、中央銀行舊址等59個資源點。
勾連大灣區過往記憶與現代生活
為打破文化遺產的空間物理隔離,強化游徑的線性體驗,廣東省設計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標志。標志中設計了3個模仿古本的方格和3條灣區的線段,寓意通過海浪、路徑的流動,串聯起粵港澳三地的歷史文化。每條主題游徑還設置了專門的顏色和標識圖形,在信息柱上搭載不同層級的增量信息,增強游徑的可讀性和故事性。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編印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系列宣傳畫冊,策劃和出品的《穿越大灣區的小徑》一書即將發布。該書將文化遺產游徑比喻為小徑,通過穿越古今叢林小徑,深入文化現場,發掘嶺南故事,梳理文獻史料,讓大灣區過往的記憶和厚重大地、古老文物、現存建筑、當下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發布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有關地市、行業組織和各大旅行社,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及周邊特色旅游資源為依托,策劃打造系列主題旅游產品和精品旅游線路,并推出豐富多樣的體驗活動。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汪一洋表示,文化遺產游徑是提高文物保護利用水平的重要舉措。目前,廣東省已推出一大批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將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歷史建筑、美麗鄉村、生態景觀等串聯起來。
“東莞石龍東征游徑”(石龍火車站舊址—中山路—惠育醫院舊址—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被納入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后,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游覽路線。居民朱伯每天都和老友在中山公園一起晨練、聽粵劇,“公園內每一處遺跡背后的故事我們都知道,說起來如數家珍”。黨員、群眾可以在中山紀念堂內開展一堂專題黨課,隨后到東征史跡展沉浸式體驗東征歷史,并在石龍黨建活動基地重溫入黨誓詞,把感悟戰爭中不畏犧牲、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轉化成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的決心。
打通聯結粵港澳三地的文化橋梁
“南國紅豆”粵劇是聯結粵港澳三地的重要文化橋梁,非物質(粵劇)文化遺產游徑已成為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的重要組成部分。佛山粵劇故鄉游徑長約2.2公里,串聯起萬福臺—兆祥黃公祠—太上廟—經堂古寺等多個粵劇地標,適宜步行觀光。前不久,參加2021年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活動的70多位粵港澳三地青年來到佛山,為佛山市祖廟博物館中萬福臺的風采所傾倒。今年下半年,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將以粵劇為主題線索,組織粵劇名家、粵劇愛好者和媒體赴廣州和佛山代表性的粵劇文化遺產資源點,開展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采風體驗活動,共同品味粵劇藝術的博大精深。
在第二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中,深圳觀瀾古墟商埠游徑榜上有名,屬于近代商埠開放文化遺產游徑主題。它依托觀瀾大街、沿河路、桂花路等串聯起觀瀾古墟碉樓群、公益酒家南門街以及古墟臨街騎樓。目前,觀瀾古墟正在開展封閉式保護性開放工程,修繕后的臨街店鋪房屋結構、外部裝飾將沿襲民國以前的風格,綴以山花、灰塑、彩繪等元素,讓400年古墟再現昔日繁華。
相比首批游徑,第二批游徑的主題和特色更鮮明,也更有利于文旅市場產品開發,能有效改進城市一日游、半日游線路文化主題內涵不足的缺點,讓大量商務游客實現從商務旅游向文化旅游的轉變。隨著第二批游徑的落地,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積極鼓勵各地對接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等國家戰略,協調聯動,不斷提升游徑建設、傳承和活化利用水平。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認為,廣東省用游徑的方式串聯粵港澳三地保存較好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景觀,推動旅游產品開發,彰顯出了更大的文化價值。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