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爆款舞劇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突破

時間:2021-09-18 17:47:21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從《沙灣往事》到《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每部作品都優秀(引題)

爆款舞劇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突破(主題)

解放日報記者 吳桐 實習生 郭晟

“80后”編導周莉亞與韓真是中國“舞壇雙子星”,她們的名字已成爆款舞劇的代名詞。《沙灣往事》《杜甫》《花木蘭》《永不消逝的電波》,再到最近首演的《只此青綠》,這對拍檔用實力將一部又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帶到觀眾眼前。正如周莉亞所說,從《沙灣往事》到《只此青綠》,一路走來,觀眾能看到她們作為創作者的突破,而作品也見證了二人的成長。

舞劇《沙灣往事》是周莉亞與韓真第一次以總導演身份創作,從2014年首演至今已近八年。今年3月12日至13日,《沙灣往事》在廣東藝術劇院上演,正式開啟2021年全國巡演,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經過幾年接洽溝通,此次以主辦方身份把《沙灣往事》首次帶來上海,于9月17日至19日和上海觀眾見面。

用舞蹈展現嶺南文化

周莉亞和韓真2002年同時考入北京舞蹈學院編舞系,成為同寢室好友,藝術追求、三觀一致讓二人一拍即合,一起參與了不少舞蹈作品的籌備。“在做總編導之前,我和韓真做過六七部舞劇,從最開始的舞蹈編導到執行導演,在這個過程中向前輩們學到了很多。”

《沙灣往事》的背景設定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廣東沙灣古鎮,以“何氏三杰”等眾多廣東音樂人為創作原型,圍繞經典名曲《賽龍奪錦》薪火相傳的內容主線,講述個人的情感糾葛和大敵當前音樂人的家國情懷。

第一次做總導演挑戰不會少,《沙灣往事》的執導經驗無疑是寶貴的。周莉亞告訴記者,角色轉化是最大的挑戰。“做總導演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不僅是編舞,作品的方向,作品的視覺包括審批等,所有東西都需要把控,壓力大增。”

2016年《沙灣往事》拿下第十五屆“文華大獎”,兩位創作者從此聲名鵲起。同一年,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向二人發出邀約,《永不消逝的電波》開始籌備。周莉亞指出,《沙灣往事》和《永不消逝的電波》盡管都是圍繞主人翁的故事推進,但在表現上有所區別。“《沙灣往事》更偏民俗性、地域性,有廣東的英歌舞、錢鼓舞,以及廣東的酒席和婚俗,舞美上也體現了嶺南的一些建筑、磚雕和石雕。舞段的編排主要分為展示性舞段和劇情性舞段,《沙灣往事》的展示性舞段比《永不消逝的電波》多一些。”

《舞蹈風暴》人氣選手主演

《沙灣往事》的兩位主演黎星和李艷超去年參加了《舞蹈風暴》第二季,憑借出色的表演成功出圈。從2014年《沙灣往事》首演至今,由兩人塑造的“何柳年”和“許春伶”已深入人心。長達十余年的友誼也讓二人在臺上無比默契。角色的刻畫自然離不開演員的鉆研,“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就是何柳年,他身上所帶的那種家國仇恨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黎星說。

周莉亞很喜歡第三幕中五個人五把椅子的場景,五把椅子展現《沙灣往事》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如此復雜的人物關系,在很短的段落里去推進它,并賦予其舞蹈性、戲劇性。《沙灣往事》給《永不消逝的電波》奠定了一些基礎,去構建九個主演的人物關系。”

觀眾的評價也在不斷促進作品走向成熟,周莉亞明白,舞劇的出圈意味著作品要面向更多觀眾,而他們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只此青綠》演出后,許多評論出自不同藝術領域、不同專業的專家,比如美學研究者和歷史學研究者。”

作為創作者,周莉亞和韓真一直在突破,為觀眾呈現不一樣的舞蹈作品。從《沙灣往事》開始,到《杜甫》《花木蘭》《永不消逝的電波》,再到《只此青綠》,每一步都困難重重。“突破是危險的,但作為新一代的編導,應該要這樣做。”周莉亞堅定地說。

標簽: 爆款 舞劇 背后 一次又一次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