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九月開學季的腳步近了,無數老母親老父親懷著激動的心情,迎來了“神獸”歸籠的時節。但你可知道,不是每個時代的開學時間都是在九月,九月開學并非自古以來。
農閑時才可入學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上至廟堂下至村野,大小事務都要圍繞農時進行。學校教育亦不例外,需要避開繁重的農忙時節,在農閑時方可入學。據西漢崔寔《四民月令》,秦漢之時的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一年分別有兩次和三次開學時間。
“成童”即15歲以上、20歲以下的青少年學生,一年有兩個學期,分兩次開學。
第一次開學是在春天,在“農事未起”的春耕大忙之前,要送“成童已上入大學”,學習“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科目。
第二次開學是在十月“農事畢”,秋收結束,“五谷既登,家備儲蓄”,家家戶戶都有余糧,“命成童入大學,如正月焉”,繼續學習“五經”。
“幼童”即9歲以上、14歲以下的兒童,每年有三個學期,分三次開學。
第一次開學是在正月“硯冰釋”,用來研磨墨汁寫字的硯臺上的冰片消融時,送“幼童入小學”,學習“篇章”,即《六甲》《九九》《急就》《三倉》等啟蒙讀物。
第二次開學時間在夏末秋初,“八月暑退”,熱氣散去,天氣轉涼,“命幼童入小學,如正月焉”,繼續學習啟蒙讀物。
第三次開學在十一月“硯冰凍”,硯臺結上冰片時,時令已到冬天,農閑無事,幼童再次進入小學。在春天和夏末秋初兩次學習啟蒙讀物的基礎上,幼童在冬季學期可以進入到《論語》《孝經》的學習階段。幼童冬季入學也有在十月,《春秋公羊傳》即言“十月事迄,父老教于校室”。南宋陸游《冬日郊居》詩亦云,“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陸游自注其詩言,“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
入學年齡跨度大
古代入學年齡沒有一定之規,但通常比現在晚。據《春秋公羊傳》,“八歲者學小學,十五者學大學”。而且,家庭出身不同的孩童,入學年齡也差別頗大。
西周時期,王太子一般是8歲入小學,15歲入大學。“世子”,即公卿大臣的長子、大夫等低級官員的嫡子,13歲上小學,20歲上大學。而“余子”,即大夫等低級官員的庶出孩子,和部分有機會接受教育的平民子弟,在15歲才能入小學,上大學的時間就更晚。
后世入學年齡一般都在8至15歲之間。據明朝《嘉靖太平縣志》,太平縣“令民間子冀盼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皆入社學”;《嘉靖香山縣志》則言,“八歲至十有四者,皆入學”。
有個別神童入學比較早,如唐朝開元名相張九齡7歲就能寫出一手好文章,13歲出文集。《長安十二時辰》里李必的原型——李泌,7歲就能寫詩作文,唐朝中后期理財名臣劉晏,7歲考中科舉考試中專為少年兒童應試設置的科目“童子舉”, 7歲學業便如此優異,則入學最晚也在四五歲左右。
也有人開蒙較晚,遲至三十而立之年才能入學。北魏儒學大家劉蘭因家貧,“年三十余,始入小學”。劉蘭雖入學較晚,但進步神速,剛上學便將《急就篇》倒背如流,“家人覺其聰敏”,便砸鍋賣鐵送他到名師中山王保安門下研習《春秋》《禮記》《詩經》等。劉蘭“且耕且學”,勤工儉學,三年便學成出師,開門立派,“學徒前后數千”,成為一代儒宗。
入學禮是真的嗎
根據一些國學培訓機構的演示,古代入學禮有正衣冠、行拜師禮、凈手凈心、朱砂開智等內容。就正衣冠而言,《禮記》認為“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正衣冠是明事理的起點,入學時要由先生為學生整理好衣冠,方能拜見夫子像,只有衣冠整潔才能靜心做好學問。
但這些并不一定是古代原始的入學禮儀,古代可能并沒有這種統一的入學禮。現代有人認為,“入泮禮”就是古代的兒童入學禮,實則不然。
春秋時期,魯國君主僖公在都城泮水修建宮室泮宮,既方便舉行大型儀式,也用來教育貴族子弟,后來泮宮就成為學校、尤其是州縣地方官學的代名詞。從北宋開始,州縣官學和孔廟中開始修建半橢圓形的水池即泮池,上有石橋。“入泮禮”是指童生通過縣試、府試、院試三場考試,考中秀才進入州縣官學成為生員時,在泮池邊舉行的典禮儀式,而非現在小學生“入學禮”。
考試是保留項目
進入學校后,從古到今,考試是永遠躲不開的保留節目。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考試制度的國家,早在西周時期就發展出定期考察學業的制度。西漢太學生每年考試一次,稱為歲試,東漢改為兩年一考。
唐朝號稱盛世,考試制度同樣繁盛,有每十天一次的旬試、每月一次的月試、每季度一次的季試、每年一次的歲試、畢業考試等五種考試類型。學生如果歲試連續三年不及格,或九年仍不能畢業,會被開除學籍。北宋王安石變法時,在考試成績之外,又加入對學生平時操守、品行的考察,操行、學業俱優才能畢業。
放假的日子又要到了
盼望著盼望著,開學的日子到了,下次放假的時間也不遠了。古代國子監讀書的太學生一般都有休假,唐朝太學生假期較為規范,有旬假、田假、授衣假三種。
據《新唐書·選舉志》,旬假是每“旬給假一日”,每月只有三天休假時間,上中下旬各休一天,比今天學生辛苦得多。田假是在每年五月農忙時放假一月,讓家住鄉村的學生回家幫助父兄料理農活。授衣假是在每年九月天氣轉涼之時,給太學生放假一月,讓其回家取過冬衣物。
國子監是朝廷最高教育管理機構,太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回家路程遠近不一。為照顧家遠學生,距離長安超過兩百里的學生,假期可以扣除趕路所需時間。假期結束后要及時返回銷假,如無故逾期三十日、因故逾期百日不回國子監繼續學業,“皆罷歸”,開除學籍。
太學生如果家中臨時有事,還可隨時請假,說明請假理由,報請國子監中層官員丞(從六品下)、主簿(從七品下)批準即可。但在特殊時期,太學生的假條會得到皇帝御批。
據《資治通鑒》卷204,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太學生王循之給武則天上表,“乞假還鄉”,武則天批示“許之”準假。狄仁杰聽說此事后,上奏批評武則天為政太過事必躬親,不懂“君人者,唯殺生之柄不假人,自余皆歸之有司”的抓大放小為君之道,“彼學生求假,丞、簿事耳”,如此小事天子都“為之發敕,則天下之事幾敕可盡乎”。武則天聽后,“善之”。(吳鵬)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
上一篇:“冒犯”過后,脫口秀是一門共情的藝術
下一篇:南京:十朝都會,北風南韻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